湘皋翠冷,正灵妃故去。遗下金钗照芳渚。
抱仙根,恰又多谢华神,亲种出、一种珠明玉嫭。
盈盈岑浦外,罗袜凌波,堪与梅华共寒素。
生性厌繁华,白石清泉,更留得仙人同住。
更问取,春风几时来,但冷月荒烟,悄然无语。
湘皋翠冷,正灵妃故去。遗下金钗照芳渚。
抱仙根,恰又多谢华神,亲种出、一种珠明玉嫭。
盈盈岑浦外,罗袜凌波,堪与梅华共寒素。
生性厌繁华,白石清泉,更留得仙人同住。
更问取,春风几时来,但冷月荒烟,悄然无语。
这首《洞仙歌》由清代词人端木埰所作,描绘了一幅湘江岸边的凄美景象,充满了哀怨与幽静的氛围。
词中以“湘皋翠冷”开篇,点明地点为湘江之滨,环境显得格外清冷。接着,“灵妃故去”,暗示着某种离别或逝去的哀愁。金钗遗落于芳渚之上,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凄美之感。
“抱仙根,恰又多谢华神,亲种出、一种珠明玉嫭。”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仙根、华神赋予了生命,它们亲手培育出了珠光宝气的植物,隐喻着美好的事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价值依然存在。
“盈盈岑浦外,罗袜凌波,堪与梅华共寒素。”描绘了一位女子轻盈地行走于水边,她的身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与梅华共同承受着寒冷与孤独,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坚韧。
“生性厌繁华,白石清泉,更留得仙人同住。”表达了主人公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向往着简单、纯净的生活,与仙人一同居住在白石清泉之间,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更问取,春风几时来,但冷月荒烟,悄然无语。”最后,词人以疑问的形式,询问春风何时归来,似乎在期待着新的生机与希望。然而,当前的景象只有冷月、荒烟,一片寂静无声,暗示着等待的漫长与孤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思,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营造出一种既哀婉又静谧的艺术氛围。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北风昨夜雨,江上早来凉。
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
故人湖外客,白首尚为郎。
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