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国上公名百世,鬼神传梦此朱林。
山分罗带天风静,地抱金沙雨露深。
十里松杉团野色,三秋蘋藻荐遥心。
前峰本是重云掩,偏喜登临霁午阴。
徽国上公名百世,鬼神传梦此朱林。
山分罗带天风静,地抱金沙雨露深。
十里松杉团野色,三秋蘋藻荐遥心。
前峰本是重云掩,偏喜登临霁午阴。
这首明代黄廷用的诗《朱晦庵墓道有述(其二)》描绘了一处庄重而神秘的景致,以纪念朱晦庵这位历史人物。首句“徽国上公名百世”表达了对朱晦庵深远影响的敬仰,暗示他德高望重。接下来的“鬼神传梦此朱林”则通过梦境传递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和神圣感,将墓地与神秘相连。
“山分罗带天风静,地抱金沙雨露深”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势如带,风轻云淡,大地滋养着金色的金沙,雨露滋润深厚,营造出宁静而神圣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怀,寄寓对朱晦庵高尚品格的赞美。
“十里松杉团野色,三秋蘋藻荐遥心”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十里松杉象征长寿和坚韧,三秋的蘋藻则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人的心意仿佛随着这些植物的生长而遥遥献上。
最后两句“前峰本是重云掩,偏喜登临霁午阴”点明墓地所在之地,原本被浓云遮蔽,但在诗人登临之时,恰好云开见晴,午后的阳光洒下,增添了吉祥和希望的意味,寓意朱晦庵的精神如同这晴空一样,永远照耀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是对朱晦庵的缅怀,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何峰云共出,一夜洒山檐。
爽气连灯湿,凉声得树兼。
醉吟还有意,卧听似无厌。
已约凌晨起,泉声自捲帘。
平生抱迂疏,举世无两个。
每为饥所驱,奔走不可奈。
尝闻伯夷风,粗尔立顽懦。
初试岩邑宰,再作侯藩佐。
一麾来江湖,不容暖席坐。
流行遇坎止,留落寓江左。
轲毁遭臧仓,孔厄类阳货。
从来宦情薄,况已心力惰。
二儿可应门,肯堂复肯播。
东湖五亩宅,喜赋归来些。
林亭足遐观,竹斋宜醉卧。
自谓景物幽,绝唱无人和。
朅来憩水滨,光渌静无涴。
一见罗夫子,道眼俱看破。
始知蠛蠓飞,未识天壤大。
万竿旌旗林,五车牛马驮。
羡君如籍咸,愧我非白贺。
续貂惭斐然,君恕毋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