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箸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
正悲千载无来者,果见僧中有个僧。
玉箸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
正悲千载无来者,果见僧中有个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箸篆书》。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对书法艺术的赞美。
“玉箸真文久不兴”一句表明玉箸(即玉制的刻刀)所刻出的真书体(一种古代汉字书写风格)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流行了。这里的“真文”指的是西汉时期的篆书,属于中国最早的正规书法之一。
“李斯传到李阳冰”则是说从秦朝的李斯(主持制定小篆)传承下来,到了唐代的著名书法家李阳冰。这里诗人提及李斯,是因为他与篆书的制定有关,而李阳冰作为当时的书法大家,其书法艺术成就被广泛认可。
“正悲千载无来者”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艺术形式长久湮没、不再流行的遗憾之情。这里的“千载”指的是很长的时间,表明篆书自古以来已经非常少有人问津。
而最后一句“果见僧中有个僧”,则带来了一线希望。这句话意味着在僧侣中间,诗人终于看到了一个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一古老艺术的修行者。这里的“僧”很可能是指西川昙域大师,这位大师不仅精通佛法,而且还对书法有深厚的造诣。
整首诗通过表现诗人对于篆书失传的哀叹和对于能够发现这一艺术继承人的喜悦,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尊重与期待。
华峰跨苍穹,下有云一壑。
翚飞二百秋,蜂巢几千落。
灵泉际空留,宿雾临除薄。
山呈万古姿,竹陨六月箨。
当年有贤令,神交契冥漠。
怀哉精魄归,永矣香火托。
至今书壁间,读者为嗟愕。
好事继前志,刳岩成此阁。
仰看斗插椽,俯听泉入铎。
晤言千载心,英气凛欲作。
西崖望蒙顶,跻攀计已昨。
忽闻良友同,共写襟期乐。
遐登破嵘屼,幽讨待绰约。
磅礴富蒸郁,阴衣茫纷错。
再拜五华君,许莅他日约。
霜威净馀氛,晴宇洞寥廓。
李侯与我生同年,解后汾阳觉汝贤。
半夜谈诗烧绛烛,东风把酒问青天。
河山景物轻车外,淮海波涛大舰前。
想见邑人迎令尹,棠梨树在绿阴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