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治则忧贱,当乱必避贵。
所忧自徇耻,所逃实多畏。
昔余在泥涂,意欲干井胃。
帝阍乃赍怒,摧排夺人气。
气夺不可伸,抑郁更谁谓。
恨不如梅生,早谢南昌尉。
归来闭门卧,门外抉罗罻。
猥属勤王师,何以息鼎沸。
明月如向人,问我进耶退。
贵贱两弗居,痴人醒还未。
处治则忧贱,当乱必避贵。
所忧自徇耻,所逃实多畏。
昔余在泥涂,意欲干井胃。
帝阍乃赍怒,摧排夺人气。
气夺不可伸,抑郁更谁谓。
恨不如梅生,早谢南昌尉。
归来闭门卧,门外抉罗罻。
猥属勤王师,何以息鼎沸。
明月如向人,问我进耶退。
贵贱两弗居,痴人醒还未。
这首元代诗人殷从先的《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未字》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通过对比“处治”与“当乱”的不同境遇,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
首句“处治则忧贱,当乱必避贵”,形象地描绘了在和平时期人们担忧地位低下,在动乱之时则尽力避免成为权贵,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复杂心理。接着,“所忧自徇耻,所逃实多畏”,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在追求地位时的顾虑与恐惧,既有对耻辱的回避,也有对未知风险的畏惧。
诗人回忆自己曾身处低微之境,试图接近权力中心,但遭到了权力者的愤怒打压,气焰被压制,内心充满压抑与困惑。“气夺不可伸,抑郁更谁谓”,表达了在强权面前个人意志的无力与内心的痛苦。
“恨不如梅生,早谢南昌尉”,诗人以梅生自喻,表达了对能够及时抽身、避免陷入困境的羡慕,暗含对自己未能及早识破局势、选择退避的遗憾。
“归来闭门卧,门外抉罗罻”,描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闭门独处,远离尘嚣,内心寻求平静与解脱。
最后,“猥属勤王师,何以息鼎沸”,表达了诗人虽有心效忠国家,却不知如何平息社会动荡的无奈与迷茫。面对明月的询问,诗人陷入了深思,是继续坚守还是选择退让,成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抉择。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与对自我价值的探索,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体现了元代文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与思考。
三春一半入群芳,朱朱白白竞天香。
人间无处著此景,付与长庚作肺肠。
长庚乘风下天宇,明窗万卷饱今古。
笔端著处皆春容,文墨林中三角虎。
祇今声价高云烟,要辙故应岁九迁。
便当折槛追家世,与国同休亿万年。
半夜丝簧纷养耳,舞袖香风散沉水。
高堂嬉笑坐生春,不诵式微惊游子。
孟公投辖虽知人,故乡千里儿曹嗔。
毅然竟把刀头舞,百日梦归今日真。
依前瘦马登高绝,未应却笑此行拙。
邑人脂膏子弗求,况是丘侯帽无铁。
恶声不入伯夷耳,严陵拂袖钓寒水。
古来豪杰例幽居,佩?肯随舟人子。
造化炉中忽为人,笑笑随缘又何嗔。
细语粗言俱入妙,醉中不必更陶真。
年来三复韦编绝,得趣无多一味拙。
物外翛然我已仙,不愁石髓坚如铁。
我心不转本非石,世路爬沙任退尺。
杯酒高怀独未忘,只有三万六千日。
原宪虽贫亦非穷,石发溪毛放箸空。
已遣寸毫饱风月,安得高堂列鼎钟。
明朝莫怕山如削,夹路花香破酒恶。
世间得失竞鸡虫,一笑危岑天地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