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月散金波,流辉动神螺。
海翁逐鸥戏,孺子濯缨歌。
涌月散金波,流辉动神螺。
海翁逐鸥戏,孺子濯缨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海边景象。首句“涌月散金波”,以“涌月”形象地展现了满月从海面升起时的壮丽景象,月光洒在海面上,仿佛撒下一片金色的波浪,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接下来,“流辉动神螺”进一步渲染了月光下的海面,不仅波光粼粼,连海螺也似乎被月光照亮,闪烁着光芒。
“海翁逐鸥戏”一句,通过“海翁”(海鸥)与“鸥”(指海鸥)的互动,展现了海边生活的自由与和谐。海鸥在空中翱翔,海翁(可能是观鸟的人)在海边追逐嬉戏,两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最后一句“孺子濯缨歌”,描绘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清澈的水中洗涤帽缨,同时唱着歌谣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儿童的纯真快乐,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纯净美好,与前文的月光、海鸥、海螺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海边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海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世间何物声最清,秋高嘒嘒寒蝉鸣。
常州别驾日无事,公馀徙倚轩前听。
物声妙与人心合,声入心通无限乐。
鼓吹何须两部蛙,凄清绝似三更鹤。
初闻一声如拨弦,含商转羽如有言。
一声未已一声续,千声万声断复连。
夕阳欲下雨初霁,树影不摇风细细。
奏出千腔雅乐声,带得九秋玄露气。
有如伯牙鼓瑶琴,钟期听音知其心。
又如南郭闻天籁,至理在心不在音。
天机气到自然应,隐几坐忘真听莹。
承蜩手与此耳同,用志不分神乃定。
忽然飞去君不知,目中彷佛常垂緌。
声残响绝寂无有,但见委蜕黏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