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带神光雪,杯浮大士潮。
孤踪泛江海,瞠眼向云霄。
说法惟挥麈,逢人或过桥。
千峰何处住,一偈肯相招。
锡带神光雪,杯浮大士潮。
孤踪泛江海,瞠眼向云霄。
说法惟挥麈,逢人或过桥。
千峰何处住,一偈肯相招。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赠衲友》。诗中描绘了一位僧侣的形象,以锡杖和酒杯为象征,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
首联“锡带神光雪,杯浮大士潮”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僧侣的锡杖比作雪中的神光,酒杯则仿佛在大潮中漂浮,形象地展示了僧侣生活的清静与超然。接着,“孤踪泛江海,瞠眼向云霄”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独自行走于广阔天地间,目光高远,不为尘世所拘束的形象。
颔联“说法惟挥麈,逢人或过桥”则表现了僧侣的智慧与平易近人。挥麈说法,意味着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传授佛法;逢人过桥,则体现了僧侣与世间众生的交流与互动,不拒人于千里之外。
尾联“千峰何处住,一偈肯相招”以问句形式收尾,表达了对僧侣隐居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僧侣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即使身处千峰之中,也愿意以一偈相邀,引人入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僧侣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对其超凡脱俗生活的敬仰与向往。
校艺来从鲁,闻韶昔在齐。
幸容葭倚树,驩会食甘藜。
礼数延文士,雄豪动武奎。
严凝池上雪,灿烂谷中霓。
喜见双头锦,争求独角犀。
化金思点灶,画酒愿分篦。
气壮如观海,言危拟去梯。
且思竭马力,焉敢效牛蹊。
萧统闻香臭,刘郎善品题。
铅黄方晏集,风雨惜分携。
永遣愁城破,休教眉宇低。
故乡吾自乐,归去逐群鸡。
旧有山川旧夕阳,新秋新泪两茫茫。
金陵王气知何在,玉树后庭闻已芳。
情到义山能发问,事经小杜亦多伤。
未须便作扬舲计,即见元戎净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