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前头高阁上,山光浑似沃洲青。
夜来飞雨穿窗入,翠湿《华严》一卷经。
南塔前头高阁上,山光浑似沃洲青。
夜来飞雨穿窗入,翠湿《华严》一卷经。
这首元代诗人胡助的《定善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色的清幽与静谧。
首句“南塔前头高阁上”,点明了地点,即位于南塔前方的高阁之上,为读者构建了一个高远的视觉空间。接着,“山光浑似沃洲青”,运用比喻手法,将眼前的山色比作沃洲的青色,既突出了山色的青翠欲滴,又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名胜相联系,增强了画面的意境美。
“夜来飞雨穿窗入”一句,将时间推进至夜晚,一场不期而遇的雨水打破了宁静,仿佛是大自然的轻声细语,悄然间润物无声。雨水穿透窗户,落在诗人面前的《华严》一卷经上,不仅增添了室内的湿润气息,也赋予了文字以生命,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文字间的灵动与生机。
最后一句“翠湿《华严》一卷经”,将自然界的雨水与文化元素相结合,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生动。雨水的滋润不仅使山色更加青翠,也让《华严》这部佛教经典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珍贵和神圣,仿佛每一滴雨都承载着智慧与教诲。
综上所述,胡助的《定善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以及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
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
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
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
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鯈鱼。
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
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
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圣代为儒可致身,谁知又别五陵春。
青门独出空归鸟,紫陌相逢尽醉人。
江岛去寻垂钓远,塞山来见举头频。
且须共漉边城酒,何必陶家有白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