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河川地区的风光,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通过汾水之滨采摘植物的情景,诗人抒发了对理想中美好人物品质的向往。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这两句以汾河曲曲折折的形态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事物,并表达出想要获取这些美好的愿望。
"彼其之子,美无度。" 在这里,“彼其之子” 指的是那些拥有美好品质的人,而“美无度”则说明这种美好是无法衡量的,是极致的赞美。
接着,诗人通过“殊异乎公路”、“殊异乎公行”和“殊异乎公族”这三次反复的比较,强调了理想中美好人物品质与普通人之间的巨大差异。这里的“公路”、“公行”和“公族”都可以理解为普通、一般或共同的标准,而理想中的美好则远远超出了这些标准。
最后三组句子以相同的结构,分别用采桑和采藚的行为来比喻追求不同层次的美好。每一组中都有“彼其之子”指代那些拥有美好品质的人,而“美如英”、“美如玉”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些美好的品质,如同花朵和玉石一般珍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理想美好的事物追求,展现了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情感。
远听天冠化寺钟,孤烟明灭暮山重。
念携挂壁木上座,问讯长沙岑大虫。
大虫声威动海宇,老不与世同其波。
卷藏风月付一室,落日春山狐兔多。
威而不怒默常吼,寂子触之遭毒手。
东山又似不知时,更来许露其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