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随前业,升沉六道殊。
如何纯祭祀,须道世人愚。
人死随前业,升沉六道殊。
如何纯祭祀,须道世人愚。
这两首诗都是关于生死轮回和祭祀主题的探讨。第一首诗强调了人的命运取决于前世的行为,死后会根据这些行为在六道中轮回,而单纯地通过祭祀并不能改变这种升沉差异,暗示世人对于死后之事的理解过于简单。
第二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改祭修斋决疑颂”系列中的第三首,针对家人去世后是否应该继续祭祀并提供食物的问题提出了疑问。颂词以问句形式表达,质疑在生死轮回的观念下,祭祀是否能给予死者实际的益处,认为世人可能对此存在误解。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都揭示了古人对生死、祭祀和因果报应的深思,以及对社会习俗背后哲学观念的反思。
我惜苏子瞻,气豪天地隘。
雄文万斛泉,盛名表昭代。
自负学见道,欲涨欧阳派。
胡为所以学,先与本论背。
或者交浮屠,聊尔奚足怪。
何至敢昌言,前身五祖戒。
眉山世积善,老泉亦英迈。
脉络有自来,胚胎乃融会。
顾诬正大传,谓感非类秽。
胡鬼是吾亲,父与母安在。
痛哉复痛哉,不孝此为大。
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一妄流到今,狂澜正澎湃。
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
有识或见讥,动以苏为解。
愚者不必责,可责在吾辈。
当时若遇吾夫子,鸣鼓攻之此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