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声誉满词垣,璧水传经道愈尊。
报绩已从南国重,承恩新自汉宫蕃。
秣陵风月还相待,廷尉刑章定不冤。
杯酒雄谈殊未悉,忍看离袂出都门。
十年声誉满词垣,璧水传经道愈尊。
报绩已从南国重,承恩新自汉宫蕃。
秣陵风月还相待,廷尉刑章定不冤。
杯酒雄谈殊未悉,忍看离袂出都门。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苏国博因功绩卓著,晋升为南大理职务后返回金陵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苏国博声誉与成就的赞誉,以及对其即将离开时的不舍之情。
首句“十年声誉满词垣”,赞扬了苏国博在官场中的十年努力,使得他的名声在朝廷中广为流传,词垣即指朝廷或官府,这里形容其声誉之盛。接着“璧水传经道愈尊”一句,进一步说明苏国博不仅在官场上声名远播,其在学术上的贡献也日益受到尊敬,璧水可能是指其著作或讲学之地,道尊则表明其学术地位的提升。
“报绩已从南国重,承恩新自汉宫蕃”两句,描述了苏国博因功绩显著而获得朝廷的重视和恩宠,从南国(可能指南方地区)到汉宫(象征朝廷),显示出其职位的晋升和权力的扩大。
“秣陵风月还相待,廷尉刑章定不冤”表达了对苏国博回到金陵后,当地美好风光将一如既往地欢迎他,同时暗示即便在处理案件时,他也能够公正无私,不会让无辜之人受冤枉,体现了他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最后,“杯酒雄谈殊未悉,忍看离袂出都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苏国博即将离开京城的不舍之情。在一次酒宴上,两人谈论得非常热烈,但似乎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诗人不忍心看着朋友离开京城的大门,流露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国博个人的成长与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离去的惋惜与祝福,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深意的作品。
干戈一为用,十室九不完。
东西南北人,坏屋敢求安。
昨闻府兵下,徒跣入荆菅。
一市人尽虚,衡门驻旌竿。
还家动盈月,瓶粟久已殚。
幸兹西涧西,草堂适平宽。
竹林最无恙,秀色雨始干。
石梁不可援,更造酾风湍。
扫地山气润,开轩水声寒。
留榻依故处,援琴较初弹。
宾客稍稍来,畦蔬亦朝餐。
坐中谈时事,废食各永叹。
西峰数里外,草窃除岂难。
盛夏兵既集,翱翔彼河干。
乃知荆扬交,蝶血原野丹。
频年劳人马,未得贼肺肝。
憧憧往来地,供亿困百端。
我生固其时,飘飖愧飞翰。
丈夫志四海,立身自有馀。
安能事一室,遂欲游空虚。
嘉遁盖贞吉,圣人不予愚。
况当艰难际,行止岂敢迂。
若为动干戈,爰及此林闾。
风气混六合,理难静一隅。
奔走固不恤,邻里谁安居?
所恤罔悔吝,类为时所驱。
出门已忧劳,入门复欢娱。
一欣朋徒合,再喜景物殊。
绿竹洒秋色,疏花耀前除。
开轩坐林杪,更取琴与书。
西山澹相对,落日号惊乌。
忍闻濮阳血,草木渍模糊。
杀戮本群盗,哀矜为无辜。
三叹观化初,人生亦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