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志四海,立身自有馀。
安能事一室,遂欲游空虚。
嘉遁盖贞吉,圣人不予愚。
况当艰难际,行止岂敢迂。
若为动干戈,爰及此林闾。
风气混六合,理难静一隅。
奔走固不恤,邻里谁安居?
所恤罔悔吝,类为时所驱。
出门已忧劳,入门复欢娱。
一欣朋徒合,再喜景物殊。
绿竹洒秋色,疏花耀前除。
开轩坐林杪,更取琴与书。
西山澹相对,落日号惊乌。
忍闻濮阳血,草木渍模糊。
杀戮本群盗,哀矜为无辜。
三叹观化初,人生亦须臾。
丈夫志四海,立身自有馀。
安能事一室,遂欲游空虚。
嘉遁盖贞吉,圣人不予愚。
况当艰难际,行止岂敢迂。
若为动干戈,爰及此林闾。
风气混六合,理难静一隅。
奔走固不恤,邻里谁安居?
所恤罔悔吝,类为时所驱。
出门已忧劳,入门复欢娱。
一欣朋徒合,再喜景物殊。
绿竹洒秋色,疏花耀前除。
开轩坐林杪,更取琴与书。
西山澹相对,落日号惊乌。
忍闻濮阳血,草木渍模糊。
杀戮本群盗,哀矜为无辜。
三叹观化初,人生亦须臾。
这首元代诗人周砥的《官军后还西涧草堂》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首句“丈夫志四海,立身自有馀”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即使身处乱世,也坚守自我。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他对社会动荡的担忧,认为逃避现实并非长久之计,而战争带来的破坏让人心痛。
诗人感叹“风气混六合,理难静一隅”,暗示天下大势难以平静,即使是个人的安宁也无法独善其身。他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平民百姓生活的冲击。“奔走固不恤,邻里谁安居?”流露出对战乱中人们颠沛流离的同情。
回家后,诗人感到一丝欣慰,“一欣朋徒合,再喜景物殊”,欣赏着秋日的景色和自家草堂的宁静。然而,“忍闻濮阳血,草木渍模糊”又将他的思绪拉回残酷的现实,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油然而生。
最后,诗人三次叹息,深感人生的短暂和世事无常,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认识到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人生亦是如此。“三叹观化初,人生亦须臾”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志向与生活情趣,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