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白虎行》
《白虎行》全文
宋 / 周端臣   形式: 古风

女脩玄鸟开嬴始,附庸于周自非子。

由襄寖强三十世,末命昭庄踰崛起。

杀降溅血长平坑,返戈尽篡天王城。

黩兵不戢恃彊大,物忌太盛终当倾。

邯郸贾人识奇货,发谋不惜千金破。

窈窕尊前歌舞人,腹中已孕秦家祸。

怙势陵威奋馀烈,怨气愁声九州裂。

虎暴狼贪天使然,六国未灭嬴先灭。

天道何曾长助彊,岂知用柔能胜刚。

君不见后来项羽战无敌,却使山河归汉王。

(0)
注释
女脩: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名。
玄鸟:黑色的燕子,象征吉祥。
嬴:嬴姓氏族。
周:周朝。
襄:周襄王。
寖强:逐渐强大。
昭庄:昭襄王。
崛起:兴起。
杀降:屠杀投降者。
长平坑:长平之战中的坑杀事件。
篡:篡夺。
黩兵:滥用武力。
戢:停止。
恃:倚仗。
贾人:商人。
奇货:稀罕之物,此处指权力。
破:策划。
窈窕:形容女子美丽。
秦家祸:秦国的灾难。
怙势:依仗权势。
陵威:凌驾威严。
馀烈:遗留的威势。
六国: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
嬴先灭:秦先于六国灭亡。
天道:自然法则。
柔能胜刚:以柔克刚。
项羽:西楚霸王。
无敌:无敌于天下。
汉王:汉高祖刘邦。
翻译
女脩以玄鸟为始,嬴姓由此在周显赫。
从襄公到昭襄,三十代积累强盛,最终昭襄崛起超越常规。
长平之战残忍杀降,坑埋无数,反戈直指天子之都。
滥用武力,倚仗强大,物极必反,终将倾覆。
邯郸商人慧眼识珠,不惜千金策划阴谋。
舞者歌姬身姿曼妙,却隐藏着秦国的灾祸。
仗势凌人,余威犹在,怨恨之声震动九州。
虎狼之心源自天性,六国未亡,秦已先衰。
天道并非永远助强,柔能克刚的道理并未被理解。
你可曾见,项羽无敌却败于刘邦,江山易主。
鉴赏

这首诗名为《白虎行》,作者是宋代诗人周端臣。诗中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秦朝的兴衰过程。首句“女脩玄鸟开嬴始”暗指秦始皇嬴政的祖先,通过玄鸟(凤凰)的神话象征其开国之兆。接下来描述了秦国从附属周朝到逐渐强大,直至秦昭襄王时期逐渐崛起,但最终因长平之战的残酷和滥用武力导致灭亡。

诗人提到赵国邯郸的商人识破秦的危机,不惜重金策划反秦策略,暗示了秦朝内部的衰败。接着写到秦朝末期的暴政,歌舞升平之下隐藏着深重的灾难。秦二世的残暴引发了天下人的反抗,哀怨之声震动九州。

诗中以“虎暴狼贪天使然”形容秦朝的贪婪与凶猛,然而正是这种过度的强盛导致了自身的覆灭。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天道何曾长助彊”,意在强调柔弱有时也能战胜刚强,如项羽虽无敌,最终仍败给刘邦,江山易主。

整首诗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寓言般地揭示了强权国家若无节制,必将走向衰亡,同时也表达了对以柔克刚这一智慧的肯定。

作者介绍

周端臣
朝代:宋   字:彦良   号:葵窗   籍贯:建业(今南京)

周端臣,宋词人。字彦良,号葵窗。建业(今南京)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其曾经“御前应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亦能诗,《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九首。有《葵窗词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  周端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潇湘夜雨/满庭芳·其四二妙堂作

楚尾江横,斗南山秀,辋川谁画新图。

几时天际,平地出方壶。

应念江南倦客,家何在、飘泊江湖。

天教共,银涛翠壁,相伴老人娱。

长淮,看不尽,风帆落处,天在平芜。

算人间此地,岂是穷途。

好与婆娑尽日,应须待、月到金枢。

山中饮,从教笑我,白首醉模糊。

(0)

西地锦

雨细欲收还滴。满一庭秋色。

阑干独倚,无人共说,这些愁寂。手把玉郎书迹。

怎不教人忆。看看又是黄昏也,敛眉峰轻碧。

(0)

生查子·其五

金鞍欲别时,芳草溪边渡。

不忍上西楼,怕看来时路。

帘幕卷东风,燕子双双语。

薄幸不归来,冷落春情绪。

(0)

赠雪林李和甫

忽地相逢便解颜,况兼终日看青山。

精神摘柳哦诗际,标度寻梅集句间。

春淡野桥孤艇远,暮寒溪寺一钟闲。

匆匆又作经旬别,两处东风各闭关。

(0)

送人之京口

竞携书剑去纷纷,谁解登临对日曛。

北道荆夔一江下,南朝徐兖二州分。

高楼角晓鸣秋雨,远戍烽寒起暮云。

莫把寻常望瓜步,恐惊边雁不堪闻。

(0)

逢僧文礼·其一

空山落日又逢僧,雨杂尘灰满帽纹。

但忆来时门不掩,麝香偷卧石床云。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