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人之京口》
《送人之京口》全文
宋 / 周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竞携书剑去纷纷,谁解登临对日曛。

北道荆夔一江下,南朝徐兖二州分。

高楼角晓鸣秋雨,远戍烽寒起暮云。

莫把寻常望瓜步,恐惊边雁不堪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rénzhījīngkǒu
sòng / zhōu

jìngxiéshūjiànfēnfēnshuíjiědēnglínduìxūn

běidàojīngkuíjiāngxiànáncháoyǎnèrzhōufēn

gāolóujiǎoxiǎomíngqiūyuǎnshùfēnghányún

xúnchángwàngguākǒngjīngbiānyànkānwèn

翻译
他们带着书籍和剑纷纷离去,又有谁能理解在夕阳下登山的感受。
北方的道路沿着长江一路向下,而南方的朝廷则以徐州和兖州为界。
清晨高楼上秋雨声声,远处的边防烽火在傍晚的云中升起。
不要轻易期待平凡的瓜步,因为这可能会惊动边疆的大雁,它们无法承受这样的消息。
注释
竞:争相、竞相。
纷纷:形容人多或事物杂乱。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览或眺望。
日曛:夕阳西下。
北道:北方的道路。
荆夔:古代地名,泛指湖北、湖南一带。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位于长江以南。
徐兖:古代地名,包括今江苏徐州和山东兖州地区。
高楼角:高楼的角落。
烽寒:烽火寒冷,形容边塞的荒凉。
瓜步:古地名,在今江苏六合,与诗词中的边疆不同。
边雁:边疆的大雁。
鉴赏

这首宋诗《送人之京口》是周弼所作,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时的感慨。首句“竞携书剑去纷纷”,描绘了友人带着书卷和剑器踏上旅程的场景,显示出其志向与决心。次句“谁解登临对日曛”则暗示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离去的孤独感,以及对友人面对日落时心境的揣测。

第三句“北道荆夔一江下”,点明友人沿长江东下,途径荆楚之地,路途遥远。第四句“南朝徐兖二州分”,则进一步说明友人将进入南朝的行政区划,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地理的划分。

第五、六句“高楼角晓鸣秋雨,远戍烽寒起暮云”,通过秋雨和烽烟的意象,渲染出一种离别的凄凉氛围,以及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最后一句“莫把寻常望瓜步,恐惊边雁不堪闻”,以边地雁阵受惊为喻,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此行能低调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惊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寄托了自己的离别之情,展现了宋诗含蓄而富有意境的特点。

作者介绍

周弼
朝代:宋

周弼(一一九四--一二五五),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周文璞之子。与李龏同庚同里。诗书画皆工,尤擅画墨竹。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曾任江夏令。十七年(1224)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卒于理宗宝佑三年(1255)。 
猜你喜欢

丙寅初春参知洪崖王公移镇惠潮喜而赋之·其一

东方分镇借长城,瑞霭罗浮福曜明。

棨戟行春天上至,壶浆就日梦中迎。

曾披蜃市鸠蜚雁,笑拥麟符筑巨鲸。

不是金兰怜缟带,彝门谁复问侯嬴。

(0)

韩绪仲宗伯卧子舍以神祖实录告成束急还朝计日爰立索诗为赠赋此志喜·其二

厅槐丝竹奏瀛洲,三起三留赐八驺。

子舍枕凉辉宝嫠,枫宸席侧卜金瓯。

请看上苑誇蹲凤,不向坊门笑轭牛。

南北定盘针莫错,济川须为截狂流。

(0)

曾元陟广文锦还偕黄若瓒韩叔捷两参知载酒访之时儿光方婿于广文窃自幸也

老去交青喜更真,尊开不速客三人。

官从绛帐原非□,坐有青毡不是贫。

綵笔曾誇今董马,白头方结老朱陈。

诸公台阁君休羡,犹胜荷锄草莽臣。

(0)

八月十四夜得直指虞石王公书贶以还朝束急不果罗浮之游因偕里中诸缙绅攀宴小园赋此候别·其一

四百峰头紫气浓,相期跨鹤御泠风。

脂车自是王程急,卧辙还怜野老同。

吹笛关山秋正半,绕枝乌鹊月初中。

临岐欲驻彝门驾,可向江头问桂丛。

(0)

庚申巧夕遇雨·其一

凉宵初霁月初移,正是双星脉脉时。

听雨幸饶今夕酒,挑灯惟读去年诗。

梧桐一叶飘何处,河汉三更会转迟。

寄问西园儿女辈,香奁曾否缀蛛丝。

(0)

四月八日徐郡公得雄赋此贺之·其一

丰渚罗浮共毓灵,喜逢浴佛得宁馨。

玺书已报车增盖,筦簟曾占旆缀铃。

善积相门贻相种,天开文运诞文星。

他年印绶重登阁,名姓先联千佛经。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