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交流山压城,祠堂照影收江声。
千疮万痍痛徐定,惟见楼观栖峥嵘。
已乱终疑阙人力,三十馀年民尚瘠。
山县荒荒仅一祠,壁记含悲空入石。
劫后神州运渐开,救时须是异人来。
沉吟高阁天风晚,落尽江梅长绿苔。
江湖交流山压城,祠堂照影收江声。
千疮万痍痛徐定,惟见楼观栖峥嵘。
已乱终疑阙人力,三十馀年民尚瘠。
山县荒荒仅一祠,壁记含悲空入石。
劫后神州运渐开,救时须是异人来。
沉吟高阁天风晚,落尽江梅长绿苔。
这首诗描绘了石钟山昭忠祠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和国家命运的感慨。首句“江湖交流山压城”展现了山势险峻,仿佛与江湖交融,暗示着祠堂所在之地的雄浑与壮丽。接下来,“祠堂照影收江声”写祠堂倒映在江水中,仿佛能收纳江水的波涛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千疮万痍痛徐定”表达了对国家历经战乱后的伤痕累累,以及社会慢慢恢复的艰难过程。“惟见楼观栖峥嵘”则描绘了祠堂建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坚韧。
“已乱终疑阙人力”暗指战乱并非人力所能完全避免,而“三十馀年民尚瘠”则揭示了战乱带来的长期民生凋敝。诗人接着指出,尽管如此,石钟山上的昭忠祠仍孤独存在,只有墙壁上的碑文承载着历史的悲痛。
最后两句“劫后神州运渐开,救时须是异人来”寄寓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灾难过后,国家能够逐渐振兴,需要的是非凡人物来引领。而“沉吟高阁天风晚,落尽江梅长绿苔”以景结情,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独自在高阁上沉思,周围江梅凋零,唯有青苔见证岁月变迁。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郑孝胥作为清末近现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片湖光净。被游人、撑船刺破,宝菱花镜。
和靖不来东坡去,欠了骚人逸韵。
但翠葆、玉钗横鬓。
碧藕花中人家住,恨幽香、可爱不可近。
沙鹭起,晚风进。功名得手真奇隽。
黯离怀、长堤翠柳,系愁难尽。
世上浮荣一时好,人品百年论定。
且牢守、文章密印。
秘馆词人能度曲,更不消、檀板标苏姓。
凌浩渺,纳光景。
小池塘,闲院落,薄薄见山影。
杨柳风来,吹彻醉魂醒。
有时低按秦筝,高歌水调,落花外、纷纷人境。
猛深省。但有竹屋三间,莲田二顷。
便可休官,日对漏壶永。
假饶是、红杏尚书,碧桃学士,买不得、朱颜芳景。
黄葛溪上生,青条谷中垂。
薄言采其丝,缉彼绤与絺。
缝作公子裳,远寄闺人思。
絺兮凄以风,不值当暑时。
轻鲜未及御,弃置忽若遗。
虽则遭弃捐,肯为风雨移。
朝暮蒙楚中,采采以慰饥。
君看葛妇歌,尝胆味若饴。
英英赤文凤,生此岷之阳。
览辉孤竹根,振翼千仞冈。
德音乃鸑鷟,下引鹓与凰。
承旗从华盖,吹玉朝紫皇。
顾瞻朱丘深,殆似阿阁长。
肯以令仪矩,而使缯弋伤。
集须集桐花,食不食藻粱。
伫看发丹咮,舜殿歌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