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村。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村。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名为《石灰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对农事的关注。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这里诗人描述了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情绪。天空中积聚的乌云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而这种自然现象常常与农事息息相关。在这个季节里,雨水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因此诗人正坐以待,希望夜晚能带来温暖的降雨。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作物成长的担忧,以及对于旅途中孤独和内心苦楚的体验。“便恐禾生耳”意味着他害怕麦子因为缺水而不能正常生长,而“宁论客断魂”则是说,即使身处异乡,思念家乡之情也如同灵魂被切割般痛苦。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村。"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即便是在深山中,也要继续前行的决心。他听说有一处叫做“早梅村”的地方,那里可能已经盛开了梅花,这对于诗人来说或许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期待,以及他对于农事和家乡的深厚情感。
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
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
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
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鎗。
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
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
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
谁不恋其家,其家无风霜。
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