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淹泊》
《淹泊》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淹泊何如此,归来亦偶然。

江寒惟罩雨,船晚各炊烟。

宿雁起无借,饥乌鸣乞怜。

遥传潮入浦,孤埭已争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ān
sòng / jiǒng

yānguīláiǒurán

jiānghánwéizhàochuánwǎnchuīyān

宿yànjièmínglián

yáochuáncháodàizhēngqiān

翻译
停泊在这里竟是如此,回去也是出乎意料。
江面寒冷只有雨水覆盖,傍晚的船只各自升起炊烟。
过夜的大雁因无处栖息而飞起,饥饿的乌鸦哀鸣求助。
远处传来潮水涌进河湾的消息,孤独的堤坝已经感受到牵引。
注释
淹泊:停留、停泊。
偶然:意外、意想不到。
江寒:江面寒冷。
罩雨:被雨水覆盖。
各:各自。
炊烟:做饭时产生的烟雾。
宿雁:过夜的大雁。
乞怜:请求怜悯。
潮入浦:潮水涌进河湾。
孤埭:孤独的堤坝。
争牵:感到牵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开篇“淹泊何如此,归来亦偶然”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好像水流一般自然而不做作。

接着,“江寒惟罩雨,船晚各炊烟”写出了冬日江边的萧瑟景象。江上的寒气伴随着细雨,而诗人和其他行者都在自己的小船上点燃柴火取暖,这种画面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自足。

“宿雁起无借,饥乌鸣乞怜”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生灵的同情。宿鸟因无处可借而起飞,饿乌因饥饿而发出哀求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了诗人内心的柔软和对生命的关怀。

最后,“遥传潮入浦,孤埭已争牵”则是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一种观察。远处的潮汐传来,注入江口,而在孤独的小堤岸边,似乎已经有了争夺的迹象。这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超然世外的高洁情怀。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将发阻雨

前日风相款,今朝雨特留。

平生故乡意,欲去更悠悠。

(0)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一杨柳青舟中见月

杨柳青前杨柳残,南人北望思漫漫。

从来共月庵前月,今夜蓬窗独自看。

(0)

雨中对梨花四首·其四

佳人默默立春寒,细雨轻风缟袂单。

玉质似嫌脂粉涴,残妆净洗觅人看。

(0)

耒阳吊工部祠墓·其二

应葬不葬等是休,有生无生情肯留。

寿迟殇子千年在,诗与江河万古流。

天借人心都日月,山藏庙貌自春秋。

拾遗苦被苍生累,嬴得乾坤不尽愁。

(0)

林待用擢方伯不赴

风满南窗一枕宜,懒将心迹较皇羲。

高山大谷看龙变,流水行云到我知。

今古英雄都百岁,轮蹄世路但千岐。

归来老子挥金少,笑共桑麻话雨时。

(0)

静观亭和南川·其一

人间安乐果谁窝,小占当湖十顷莎。

亭子青天真自在,道人言句亦平和。

尽堪今古无穷否,老奈鸢鱼一笑何。

再拜我来还许竟,满湖明月到深坡。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