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
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
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
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鎗。
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
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
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
谁不恋其家,其家无风霜。
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
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
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
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
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鎗。
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
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
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
谁不恋其家,其家无风霜。
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
这首诗名为《从军行》,出自唐代诗人姚合之手。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与现实境遇的矛盾,以及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
"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 这四句开篇便表明了诗人的自我评价——虽然获得了进士的称号,但真正展现才华的时间却短暂;个性的固执和艺术上的独立导致了十年的努力仅仅是为了创作几首诗篇。
接着,"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 描述了诗人虽然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但名声尚未传播,而将军却慷慨解囊,邀请他脱去士人的长袍。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鎗。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诗人表达了对虚假恩惠的恐惧,以及对于自己不能熟练地拿起武器、缺乏远见策略而导致国家可能遭受外敌侵害的忧虑。
随后,"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 描述了战争爆发的情景和诗人自身无法像年轻强壮的人那样跟随军队前往战场的情况。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 这几句表达了对于作为男性的责任感——即使命应当在外,而自己却像患病者一样未能履行这份职责,从而感到自我身份的疑惑。
最后,"谁不恋其家, 其家无风霜。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 诗人通过对比猛禽之所以捕猎(是为了满足饥饿)来反问,为何自己不能像它们那样追求生存所需,而是过分地恋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才华、国家安危与个人的家庭情感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苦恼与无奈,是一篇颇富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