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处。多是琴尊,竟日松下语。
有笔床茶灶,瘦筇相引,逢花须住。正翠阴迷路。
年光荏苒成孤旅。待趁燕樯,休忘了、玄都前度。
渐烟波远,怕五湖凄冷,佳人袖薄,修竹依依日暮。
知他甚处重逢,便匆匆、背潮归去。
莫因循、误了幽期,应孤旧雨。
伫立山风晚,月明摇碎江树。
醉吟处。多是琴尊,竟日松下语。
有笔床茶灶,瘦筇相引,逢花须住。正翠阴迷路。
年光荏苒成孤旅。待趁燕樯,休忘了、玄都前度。
渐烟波远,怕五湖凄冷,佳人袖薄,修竹依依日暮。
知他甚处重逢,便匆匆、背潮归去。
莫因循、误了幽期,应孤旧雨。
伫立山风晚,月明摇碎江树。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炎的《还京乐·送陈行之归吴》。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切的怀念。
"醉吟处,多是琴尊,竟日松下语":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境,诗人在某个地方沉醉于酒与音乐中,与朋友们围坐在松树下交谈。这里通过“醉吟”和“琴尊”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有笔床茶灶,瘦筇相引,逢花须住":诗人描述了一个书房内的景象,有书案、茶具,还有细竹编织的床,这些物件都透露出诗人的文雅生活。"瘦筇"意指细长的竹子,"逢花须住"则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正翠阴迷路,年光荏苒成孤旅":接下来的句子转换了情境,从室内走向户外,诗人在绿意盎然的小道上行走,感慨岁月匆匆,自己变得如同一位孤独的旅行者。
"待趁燕樯,休忘了、玄都前度":诗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可能是朋友归来之时,也许是在追忆过去共同的美好时光。"燕樯"指的是春天的柳枝,"玄都前度"则是一种遥远的地方或过去的经历。
"渐烟波远,怕五湖凄冷,佳人袖薄,修竹依依日暮":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视线越来越宽广,从近处的花卉到远处的水面,再到担心那遥远美丽的地方可能变得冷清。"佳人袖薄"描绘了一种柔弱而优雅的形象,而"修竹依依日暮"则是对美好时光中细腻情感的表达。
"知他甚处重逢,便匆匆、背潮归去":诗人突然意识到可能在某个地方再次与朋友相遇,于是急忙地踏上归途。这里流露出一种迫切和期待的情绪。
"莫因循、误了幽期,应孤旧雨":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因为懒惰而错过美好的约定,应对那久违的承诺保持警觉,就如同等待着那即将到来的细雨。
"伫立山风晚,月明摇碎江树":最后两句描绘出诗人在黄昏时分站在山风中,望着清晰的月光下摇曳的江边树木,这是对自然景色的深情吟唱,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体而言,此词通过对细腻生活场景和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以及美好记忆的珍视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