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了柳花飞,帘外萋萋草正肥。
唤起惜春情绪处,空山残月杜鹃啼。
清明过了柳花飞,帘外萋萋草正肥。
唤起惜春情绪处,空山残月杜鹃啼。
这是一首描写早春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惆怅情怀。"清明过了柳花飞"一句,点出了时间已经过去了清明时节,而柳树上的花瓣正随风飘散,显现出季节更替的生动画面。
接下来的"帘外萋萋草正肥"则描绘了一幅室内外相对照的景象。诗人通过窗帘外青翠欲滴的野草,传达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与美好。
"唤起惜春情绪处"一句,直接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在这样的季节转换点上,人们往往会产生对春光易逝的珍惜之心。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刻,而春去夏来,又预示着新的开始与结束。
最后两句"空山残月杜鹃啼"则构成了一幅清冷而孤寂的画面。在空旷的山中,仅剩下了残留的月光和杜鹃(一种鸟类)的啼叫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春天即将结束,而那孤独的鸟鸣声似乎在空旷的山谷间回响,增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美丽又容易令人产生惆怅情怀的春日世界。
君子慎嫌疑,所慎良有因。
莫交孀妇儿,莫友敌国臣。
孀儿一与交,人谓私其亲。
敌臣一与友,人谓通其邻。
广会莫耳语,临民莫眉颦。
嫂叔不相授,男女不共茵。
临食休涕唾,迎宾休怒嗔。
共食莫泽手,分财莫言贫。
吁嗟天下事,一一难具陈。
避嫌乃君子,斯言可书绅。
仲尼相鲁君,鲁人兴谤辞。
子产听郑政,郑人亦毁之。
赤心苦不同,黄口任瑕疵。
贤圣且不免,吾人莫嗟咨。
周公古元圣,流言乃相欺。
向非天动威,成王终见疑。
所以明哲士,脩身日孳孳。
谤言虽百端,而吾自坦夷。
譬之伤日月,指斥靡不为。
安知日月光,万古焉能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