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高何用,枯枝不识春。
汝为半死树,我亦未亡人。
无复阶前荫,惟堪爨下薪。
《南华》齐物我,相对独伤神。
百尺高何用,枯枝不识春。
汝为半死树,我亦未亡人。
无复阶前荫,惟堪爨下薪。
《南华》齐物我,相对独伤神。
这首清代诗人钱淑生的《阶下梧桐忽然半枯感而有作》描绘了一幅枯木与人生的沉思画面。首句“百尺高何用”,以梧桐的高大反衬其半枯之态,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繁华落尽的哀婉。次句“枯枝不识春”,进一步强调了梧桐对季节更替的无知,象征着生命的停滞和无奈。
诗人将自己比作“半死树”,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虽未至死亡,却也如同梧桐般失去了生机。接下来的“无复阶前荫”,回忆昔日梧桐带来的阴凉,如今只剩下凋零,暗指岁月流转,人事变迁。最后两句“《南华》齐物我,相对独伤神”,引用《庄子·齐物论》的思想,表达出诗人面对自然与自身的消亡,感到物我皆同,唯有伤感之情难以自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梧桐的枯萎,寓言人生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消逝的深深感慨,以及对世间万物变化的哲理思考。
中原闻休兵,久客问归路。
穷途倦策蹇,窘步甚脱兔。
小立候柴荆,互闯走儿女。
喜极先蹙頞,思苦旋煦妪。
触绪尽愁态,抚膝见濡慕。
诸邻稚扶老,旨畜各携具。
老瓦勇倒泻,飞觞约深注。
居者诉徵调,归者诉羁旅。
欢呼贺生还,不醉不肯住。
哂乃骊山梦,奇警在团素。
生灵果何罪,此祸竟谁与。
眼明新画轴,心折旧题处。
掩卷续微吟,玉倚亭亭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