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满眼倦寻诗,蕨菜才来又赋之。
雷雨动山应偪塞,风云垂地正奔驰。
僧盘何苦分荤素,鼎食那能问瘠肥。
珍重方斋家送似,为加餐饭亦何其。
春华满眼倦寻诗,蕨菜才来又赋之。
雷雨动山应偪塞,风云垂地正奔驰。
僧盘何苦分荤素,鼎食那能问瘠肥。
珍重方斋家送似,为加餐饭亦何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蕨菜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首句“春华满眼倦寻诗”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感到疲惫,无心作诗的心情。接着,“蕨菜才来又赋之”则转折,点明了诗人的兴趣转向了新鲜采摘的蕨菜,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雷雨动山应偪塞,风云垂地正奔驰”两句,运用了动态的自然景象来营造氛围,雷雨的轰鸣和山川的阻塞,风云的翻滚与奔腾,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
“僧盘何苦分荤素,鼎食那能问瘠肥”这两句则转入对生活的哲思。通过对比僧人严格遵守的素食规则与世俗中对食物质量的挑剔,诗人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似乎在说,无论是僧人还是世俗之人,对于食物的选择都各有其道,不必过分苛求。
最后,“珍重方斋家送似,为加餐饭亦何其”表达了对友人赠送蕨菜的感激之情,并以此为食,体现了生活的简单与满足。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君是故乡人,同作他乡住。
同来不同返,惆怅临分处。
手把长干花,回望长洲树。
恐起忆家心,愁题送君句。
秋江水冷无人渡,群鸥忍饥愁日暮。
白头来往似渔翁,心思捕鱼江水中。
眼明见鱼深出水,复恐鱼惊隐芦苇。
须臾衔得上平沙,鳞鬣半吞犹见尾。
江鱼食尽身不肥,平生求饱苦多饥。
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