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水冷无人渡,群鸥忍饥愁日暮。
白头来往似渔翁,心思捕鱼江水中。
眼明见鱼深出水,复恐鱼惊隐芦苇。
须臾衔得上平沙,鳞鬣半吞犹见尾。
江鱼食尽身不肥,平生求饱苦多饥。
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
秋江水冷无人渡,群鸥忍饥愁日暮。
白头来往似渔翁,心思捕鱼江水中。
眼明见鱼深出水,复恐鱼惊隐芦苇。
须臾衔得上平沙,鳞鬣半吞犹见尾。
江鱼食尽身不肥,平生求饱苦多饥。
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鸥捕鱼》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生动画面。首句“秋江水冷无人渡”渲染了清冷的氛围,暗示了环境的寂静和孤寂。群鸥“忍饥愁日暮”,表现出它们在寒冷江面觅食的艰难处境。
诗人以“白头来往似渔翁”比喻自己,暗示了他观察鸥鸟的专注与耐心,仿佛与渔翁一样,心思都在捕鱼上。“眼明见鱼深出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鸥鸟敏锐的捕捉力,而“复恐鱼惊隐芦苇”则展现了它们的谨慎和智慧。
“须臾衔得上平沙,鳞鬣半吞犹见尾”描绘了鸥鸟成功捕获鱼后的瞬间,动作迅速而精准。接下来,“江鱼食尽身不肥,平生求饱苦多饥”通过江鱼的生活状态,寓言般表达了鸥鸟们为生存而不懈努力的艰辛。
最后两句“却猜人少忘机者,海上相逢不飞下”暗含哲理,鸥鸟似乎在猜测人心,认为那些无机心的人不会打扰它们,所以在海面上相遇也不急于飞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既展示了鸥鸟的生活习性,也寓含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早年曾作长安客,游遍东城与南陌。
老来却秉岁寒心,情与竹君相莫逆。
平生遇竹成久留,不异当年王子猷。
词人为作竹根传,饱食渭川千亩秋。
迩来归卧吴山久,白发萧萧心不朽。
兴酣按节竹间歌,却笑吴兴馋太守。
谢庭誇玉树,卫诗赋瑶璚。
何如临江彦,伯仲二难并。
莹然双白璧,皎皎蓝田英。
佐邑初试用,躬耕尚违荣。
昭代贵良器,天衢方大亨。
怀韫岂终久,卑沈匪无成。
瑚琏荐清庙,琅玕贡明廷。
知君善待贾,行见重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