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曾作长安客,游遍东城与南陌。
老来却秉岁寒心,情与竹君相莫逆。
平生遇竹成久留,不异当年王子猷。
词人为作竹根传,饱食渭川千亩秋。
迩来归卧吴山久,白发萧萧心不朽。
兴酣按节竹间歌,却笑吴兴馋太守。
早年曾作长安客,游遍东城与南陌。
老来却秉岁寒心,情与竹君相莫逆。
平生遇竹成久留,不异当年王子猷。
词人为作竹根传,饱食渭川千亩秋。
迩来归卧吴山久,白发萧萧心不朽。
兴酣按节竹间歌,却笑吴兴馋太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竹根道人”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早年的游历与晚年的归隐,展现了其心境的转变与对竹子的深厚情感。诗中以“早年曾作长安客,游遍东城与南陌”开篇,勾勒出竹根道人年轻时的游历生活,充满了繁华与探索。然而,“老来却秉岁寒心,情与竹君相莫逆”一句转折,揭示了他晚年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对竹子的特殊情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接着,“平生遇竹成久留,不异当年王子猷”将竹根道人的行为与古代文人王子猷对竹的喜爱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竹子的深情厚谊。王子猷是晋代著名文学家,以爱竹著称,此句暗示竹根道人与王子猷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词人为作竹根传,饱食渭川千亩秋”则点明了竹根道人不仅喜爱竹子,还致力于记录和传播竹子之美,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对竹子的赞美之情。这里提及的“渭川千亩秋”,可能是指渭河流域广袤的竹林,秋天时分的美景,进一步渲染了竹子的自然之美。
最后,“迩来归卧吴山久,白发萧萧心不朽。兴酣按节竹间歌,却笑吴兴馋太守”描绘了竹根道人晚年在吴山归隐的生活状态。他虽已白发苍苍,但内心依然充满活力与激情,甚至在酒兴浓时,在竹林间放声歌唱,对吴兴太守的贪吃行为表示戏谑,体现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根道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描绘,展现了其从繁华到归隐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步空陂。正凝思望远,无语忆幽姿。
津国清霜,柴门流水,关河魂梦参差。
待料理、江南旧怨,甚东风、犹滞在横枝。
浮海春回,吟芳人老,馀想惊非。
迢递平烟千驿,更平波千顷,冷浸冰肌。
岁晏情怀,天涯滋味,寒边事事轻违。
渺何处、吴船载雨,较花候、却比故山迟。
长为婵娟瘦损,此意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