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入星纪,万里寒威逼。
迟日何其凄,同云淡无色。
避户谷回飙,幽林鸟敛翼。
茅鸡午不鸣,屋乌时不食。
凋谢时防花,冯陵忧害稷。
龙蛇转蛰深,牛羊归径黑。
去去任飘零,行行歌偪侧。
气候纪东南,风色看西北。
灾荒尚如此,边声况绝域。
碧树掩长杨,黄尘动荆棘。
宫中落便乾,民间冻岂识。
炉火拥妻儿,感伤中心尽。
三阳入星纪,万里寒威逼。
迟日何其凄,同云淡无色。
避户谷回飙,幽林鸟敛翼。
茅鸡午不鸣,屋乌时不食。
凋谢时防花,冯陵忧害稷。
龙蛇转蛰深,牛羊归径黑。
去去任飘零,行行歌偪侧。
气候纪东南,风色看西北。
灾荒尚如此,边声况绝域。
碧树掩长杨,黄尘动荆棘。
宫中落便乾,民间冻岂识。
炉火拥妻儿,感伤中心尽。
这首《春寒》由明代诗人张子翼所作,描绘了春寒时节的景象与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人世间的冷暖之情。
首句“三阳入星纪,万里寒威逼”以“三阳”点出春季的开始,但紧接着“万里寒威逼”则揭示了春寒料峭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迟日何其凄,同云淡无色”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阴冷,云层稀薄而苍白,没有了生机与活力。
“避户谷回飙,幽林鸟敛翼”描绘了山谷间寒风回旋,林间鸟儿敛翅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春寒对生物的影响。“茅鸡午不鸣,屋乌时不食”更是将这种影响具体化,鸡不鸣,乌不食,形象地展示了严寒对生活的影响。
“凋谢时防花,冯陵忧害稷”则从自然界转向农业,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担忧,预示着春寒可能带来的灾害。“龙蛇转蛰深,牛羊归径黑”则以动物的行为变化,进一步强调了寒冷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去去任飘零,行行歌偪侧”表达了在逆境中的无奈与坚韧,即使生活艰难,也要坚强面对。“气候纪东南,风色看西北”则点明了地域差异,暗示了不同地区面临的春寒情况也各不相同。“灾荒尚如此,边声况绝域”则将话题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表达了对边疆地区的担忧。
“碧树掩长杨,黄尘动荆棘”描绘了春寒中树木与尘土的状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瑟。“宫中落便乾,民间冻岂识”对比皇宫与民间的生活状态,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炉火拥妻儿,感伤中心尽”则以家庭为单位,表达了人们在寒冷中寻求温暖的渴望,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感伤。
整体而言,《春寒》不仅描绘了春寒时节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虑。
负疴谢来往,春尽开荆扉。
邻翁念童雉,炊黍馌田归。
蚕幼桑叶尽,麦熟野雉飞。
耕织日可就,而我生计非。
开卷得心赏,千载非今时。
幽居无世缘,微君孰相知。
竹陂有来径,浊酒宜共持。
任真穷百年,已矣甘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