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跋恩上人诗》
《跋恩上人诗》全文
宋 / 牟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把断风光不许通,坐天目顶月明中。

下方雷作婴儿叫,莫是山僧耳太聪。

(0)
翻译
美景被阻隔无法通行,坐在天目山顶沐浴明亮月光。
下方传来如同婴儿啼哭般的雷声,或许是山中的僧人耳朵太过灵敏。
注释
断:中断,阻隔。
光:光线,美景。
不许:不允许,无法。
通:通行。
坐:坐在。
天目顶:天目山的顶部。
月明:明亮的月光。
中:之中。
下方:下面。
雷:雷声。
作:发出。
婴儿叫:像婴儿哭泣的声音。
莫:难道,或许。
是:是。
山僧:山中的僧人。
耳:耳朵。
太聪:过于灵敏。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跋恩上人诗》。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佛学素养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把断风光不许通"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干扰的排斥,"风光"指的是自然之美,也包含世间的一切纷扰。"把断"意味着阻隔,这里是精神上的自我封闭,不让外界的喧嚣打扰心境。

"坐天目顶月明中"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静坐于高远之处,与宇宙为伴,心灵得以澄明。"天目"指的是心眼或慧眼,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顶月明中"则是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超脱物外的心境,如同坐在月光下一般清晰。

"下方雷作婴儿叫" 这里的"下方"可能指的是世间,而"雷"在这里象征着惊吓或觉醒。"作婴儿叫"则是比喻,表示即使面对如雷的震撼,也只如同婴儿的哭泣般简单直接,不加以深刻解读。

"莫是山僧耳太聪" 这句话中,"莫是"表达了疑问或否定,而"山僧"通常指的是隐居在山林之中的道人或和尚。"耳太聪"则是在说这位山僧听力过于敏锐,可能是对前句雷声的进一步解释,意思是难道只是因为山僧的耳朵过于灵敏,所以才会对于婴儿般的世间声音如此警觉吗?

整体而言,这四句话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澄明与内在平静的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佛学中"空性"观念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牟巘
朝代:宋   字:献甫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牟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送陈明敬游西湖

西湖清彻底,观海眼犹悬。

二月千花浪,三吴一叶船。

红颜开藕际,白业在鸥边。

去去隳名得,鸱夷未足贤。

(0)

江上

水程天易晚,客思此逡巡。

斜日铺江面,遥帆卸树身。

休灯窥岸烧,息语会船邻。

此去犹悬绝,离忧近楚人。

(0)

赠吕半隐常博

巴江隐隐流,岂是浙江秋。

君住湖山曲,峨嵋天际头。

云松巢独鹤,沙屿过群鸥。

千里论胶漆,真堪此处投。

(0)

发舟言怀·其一

丛花三月重,百戏一村喧。

静者那同俗,兹焉遂出门。

路纡思逐鸟,吟断待呼猿。

已得无穷意,当为别后言。

(0)

四臣咏·其二陈文恭献章

白沙溯洙泗,展副真儒名。

应龙能屈信,天爵谢尊荣。

居楼符碧玉,及门尽豪英。

遗范有馀仰,吟写胥神明。

(0)

寄愁·其一

别却蓬山不记程,仙班犹忆共同行。

如何一落尘寰后,隔断瑶台百感生。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