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教云牧重云山,柱辄清朝玉立班。
八月星槎来海上,九天藜杖照人间。
烦公政事文章手,开此江山父老颜。
若到西湖应记取,明年此日看徵环。
帝教云牧重云山,柱辄清朝玉立班。
八月星槎来海上,九天藜杖照人间。
烦公政事文章手,开此江山父老颜。
若到西湖应记取,明年此日看徵环。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宴会氛围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秩序与和谐美好的追求。
"帝教云牧重云山,柱辄清朝玉立班。" 这两句以宏伟壮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场宴会的宏大背景,其中“帝教”暗示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与秩序,“云牧”则是对宴会举办地点的生动比喻,而“柱辄清朝玉立班”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庄重而纯洁的场景。
"八月星槎来海上,九天藜杖照人间。" 这两句通过对星辰与神异植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祥和的气氛。“八月”指的是时节,“星槎”则是对夜空中繁星点点的美好描述;“九天藜杖”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物,它的出现象征着吉祥与福祉。
"烦公政事文章手,开此江山父老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美好愿望。“烦公”指的是官府中的公正之士,“政事文章手”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理想官员;“开此江山父老颜”则是对和谐社会状态的一种展望,希望通过良好的政治管理,让百姓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若到西湖应记取,明年此日看徵环。" 这两句则是一种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与寄托。“若到西湖”暗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探索与展望,而“明年此日看徵环”则是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见证到一种循环往复、永恒不变的美好局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寄寓着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政治清明的理想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生命之循环的深刻感悟。
从候昭神世,息燧应颂道。
玄化尽天秘,凝功毕地宝。
笙镛流七始,玉帛承三造。
委霰下璇蕤,叠雪翻琼藻。
积曙境宇明,联萼千里杲。
掩映顺云悬,摇裔从风扫。
发贶烛侄前,腾瑞光图表。
泽厚见身末,恩逾悟生眇。
竦诚岱驾肃,侧志梁銮矫。
旋经义兴境,弭棹石兰渚。
震泽为何在,今唯太湖浦。
图径萦五百,眇目缅无睹。
高天淼若岸,长津杂如缕。
窈窕寻湾漪,迢递望峦屿。
惊飙扬飞湍,浮霄薄悬岨。
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
黯蔼天时阴,岧峣舟航舞。
凭河安可殉,静观戒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