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道开行殿,钩陈列禁兵。
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
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
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
复道开行殿,钩陈列禁兵。
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
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
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而庄严的仪式场面,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时皇帝出行时的壮观景象。
开篇“复道开行殿,钩陈列禁兵”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上共同营造了一种威严肃穆的氛围。这里的“复道”指的是皇帝出行所走的道路,“行殿”则是移动的御座或车驾,而“钩陈列禁兵”则展示了周围严密的戒备和警卫,这些都体现了皇权的庄重与威仪。
接着,“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种和谐而又生动的景象。这里“和风”给人以温柔和煦的感觉,而“鼓角”的吹奏和“旗旌”的飘扬,则增添了庆典的气氛,显示出一种喜庆祥和的场面。
“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两句,通过对空间位置的描写,再次强化了皇帝行进的壮观。这里的“后骑回天苑”可能指的是随从或侍卫队伍在后方的安排,而“前山入御营”则展示了皇帝车驾所经之路的雄伟景象。
最后,“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两句,描绘了一幅臣民朝贺、共享太平盛世的画面。“万方俱下拜”表达了众人对皇帝的尊崇和臣服,而“相与乐升平”则揭示出一种共同庆祝安定太平的美好愿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巧的构图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一场皇权下的盛大典礼,同时也传递了当时社会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
庐阜有高峰,四溃皆奇特。
灵境变幻间,一峰藏千亿。
探奇心未餍,复到泰山侧。
泰山层层高,别肇神仙域。
直上五十盘,凌霄去不息。
飞泉五千仞,山头惟一滴。
满山柏戴云,悬磴松生石。
秦、汉皆后来,云物万古积。
石闾对介邱,天府西东辟。
绝顶濛濛间,青旻连青壁。
真人御风行,去天不盈尺。
俯视山半云,雷声出山腋。
朝登日观峰,沧海扶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