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回水合野人家,颓岸荒邱杂种花。
红白根分诸葛菜,短长藤结邵平瓜。
休闻诏命应三策,不事书淫拥五车。
似坐禅宫逃俗侣,到门惟有古烟霞。
山回水合野人家,颓岸荒邱杂种花。
红白根分诸葛菜,短长藤结邵平瓜。
休闻诏命应三策,不事书淫拥五车。
似坐禅宫逃俗侣,到门惟有古烟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然的山居生活图景。首句“山回水合野人家”,以山川环绕、水流汇聚的景象,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暗示了居住于此的人们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接着,“颓岸荒邱杂种花”一句,通过描绘残破的河岸和荒凉的丘陵上生长着各种花卉,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野趣。
“红白根分诸葛菜,短长藤结邵平瓜”两句,进一步将笔触深入到具体的植物之中,红白相间的诸葛菜与长短不一的邵平瓜,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也寓意着自然界中多样化的生命形态。这里,诸葛菜和邵平瓜可能并非实指,而是借以象征自然界的丰富与和谐。
“休闻诏命应三策,不事书淫拥五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政务的淡漠态度,以及对书籍学问的深沉热爱。这里的“三策”可能暗指古代君主向臣子征询的策略或建议,而“五车”则借用了古代藏书量的夸张描述,表明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字的珍视。
最后,“似坐禅宫逃俗侣,到门惟有古烟霞”两句,以禅宗的修行环境来比喻山居生活的静谧与超脱,同时强调了与世俗的疏离感,以及与自然美景的亲密接触。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
寒窗送曙鸡一鸣,寻山蓐食天初晴。
水口溪穷为停棹,步携东坦仍添丁。
虎头岩高山色好,竹舆遥睇眼为青。
花濑濛濛胜紫气,微花拂衽闻芳馨。
岌峨悬臼与天接,脚力欲趁飞猱轻。
此邦佳处遍寻陟,夫差所顾独未经。
兹游野服穿不借,自胜五马仍双旌。
忆昔贞元守修贡,木瓜堂庑辉山扃。
两邦歌舞竞姝丽,谷雨不许遨头醒。
只今金沙杂榛莽,空照华发垂星星。
近涧喧豗泉㶁㶁,远峰娇腻云英英。
山僧意勤苞紫笋,倾盖一笑无平生。
息黥补劓有甘寝,梦觉起作游山行。
吾闻颜氏子,箪瓢欢有馀。
不知外慕乐,服膺在诗书。
君看轩冕荣,其辱与之俱。
斯由岂不遂,上蔡曾弗如。
倚伏无已时,循环共一涂。
贤愚但相笑,莫知改前车。
嗟我晚闻道,一官真蘧庐。
得之不为喜,失之分所无。
尘垢未忘扫,冰炭久已除。
萧然百忧释,梦觉两于于。
江南有高士,以乐名其居。
嗜不同众好,德则良不孤。
磨铅事简策,校雠独勤劬。
持此返退藏,不愿拾紫朱。
黄卷有晤语,舍兹无与娱。
安得乘扁舟,访君在五湖。
非贤幸脱龙蛇岁,上圣应怜虮虱臣。
忆与政和同度岭,朝来已点四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