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馆儒祠畔,春风特地临。
无邪蔽三百,有传至而今。
已喜书筵洁,那更石径深。
卷阿稍伴奂,可惬昔贤心。
行馆儒祠畔,春风特地临。
无邪蔽三百,有传至而今。
已喜书筵洁,那更石径深。
卷阿稍伴奂,可惬昔贤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毛公祠旁的行馆中所见之景,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感慨与欣赏。首联“行馆儒祠畔,春风特地临”以春风为引子,点明地点与时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无邪蔽三百,有传至而今”两句,赞美了儒家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之情。
“已喜书筵洁,那更石径深”则进一步描绘了行馆内的环境,书桌整洁,石径幽深,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庄重的学习与思考的空间。最后,“卷阿稍伴奂,可惬昔贤心”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与古代贤者的理想相契合,追求精神上的高雅与纯粹。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文化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道德与学问的重视。
细雨夜渐歇,侵朝云初晴。
竹槛宿霭散,松阶馀寒清。
旭日野鹤奋,轻烟林雁鸣。
远巘润画碧,新荣鲜图猩。
乱藓叠紫翠,平池摇空明。
启牖爽气溢,开帘微风生。
俯仰尽胜览,徘徊多高情。
作赋谢妙思,横琴鸣佳声。
抚玩兴未已,萧然偕谁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