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记得谒凫旌,白下依依话旧情。
宦久却怜添短鬓,功多方拟请长缨。
如何应诏来旗鹤,还望扬灵跨海鲸。
鸿笔幸教传令子,贤书早达振家声。
天中记得谒凫旌,白下依依话旧情。
宦久却怜添短鬓,功多方拟请长缨。
如何应诏来旗鹤,还望扬灵跨海鲸。
鸿笔幸教传令子,贤书早达振家声。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缪重熙所作的《闻杨司马仙游遥挽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已故友人杨司马的深切怀念与追思之情。
首联“天中记得谒凫旌,白下依依话旧情”,诗人回忆起与杨司马在天中相遇时的情景,那时他们曾共同拜谒过凫旌,如今在白下(可能指某地)再次相逢,两人深情地交谈着往日的情谊,充满了怀念和感慨。
颔联“宦久却怜添短鬓,功多方拟请长缨”,描述了诗人自己在官场久宦后,岁月不饶人,两鬓已添白发,但内心仍渴望建功立业,甚至想到了请求朝廷授予更高级别的官职或荣誉,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颈联“如何应诏来旗鹤,还望扬灵跨海鲸”,这里使用了“应诏”、“旗鹤”、“扬灵”、“跨海鲸”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杨司马仙游之事的惊讶和惋惜。他想象着友人如同仙鹤般应诏而来,又希望友人的精神能像海中的鲸鱼一样,虽逝犹存,永垂不朽。
尾联“鸿笔幸教传令子,贤书早达振家声”,诗人希望友人的智慧和品德能够通过教育传承给后代,让家族声名远播,光耀门楣。这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缅怀,也是对友人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逝世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理想和家族荣耀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家族传承的价值观。
忆江南、堆盘碧实,拈来露气犹湿。
青房别是瑶池种,不数千株玉叶。寒水浥。
恰好共、浮瓜颜色争蒲鸽。甘回齿颊。
似青子红盐,分来风味,入口却微涩。
招凉处,偶傍閒阶小立。儿童树底争拾。
一痕细认嫣红凝,西子春纤曾捻。归思切。
正独坐幽斋、写到来禽帖。欢游未惬。
羡当日南皮,名流佳宴,挈尔伴蛮榼。
胥母门边,暴雨奔浑,盘涡撞舂。
见后潮文种,银袍鞺鞳,前山邓尉,黛髻迷濛。
我岂茶商,得非估舶,讵少家园半亩宫。
因何事,唱江楼啰唝,愁水愁风。须臾窈窕冲融。
又浪静波恬漾远空。
正淫龙歇舞,天连岛外,渴乌乍跃,日在禺中。
了了层青,迢迢一碧,依旧残汀野庙红。
吾长笑,笑向来作剧,多事天公。
忆数年间,为汗漫游,轻去其乡。
正城楼入夜,无边草白,关河放溜,极目沙黄。
广武山雄,碻磝路隘,何必愁人始断肠。
风吹尽,是三河侠少,六郡名王。牛衣仍卧王章。
笑病马依然恋战场。
恰何来同调,金荃一卷,重逢高会,红烛千行。
风刮琵琶,霜枯筚篥,又惹归帆带雨张。
频回首,是难忘官阁,酒绿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