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堆盘碧实,拈来露气犹湿。
青房别是瑶池种,不数千株玉叶。寒水浥。
恰好共、浮瓜颜色争蒲鸽。甘回齿颊。
似青子红盐,分来风味,入口却微涩。
招凉处,偶傍閒阶小立。儿童树底争拾。
一痕细认嫣红凝,西子春纤曾捻。归思切。
正独坐幽斋、写到来禽帖。欢游未惬。
羡当日南皮,名流佳宴,挈尔伴蛮榼。
忆江南、堆盘碧实,拈来露气犹湿。
青房别是瑶池种,不数千株玉叶。寒水浥。
恰好共、浮瓜颜色争蒲鸽。甘回齿颊。
似青子红盐,分来风味,入口却微涩。
招凉处,偶傍閒阶小立。儿童树底争拾。
一痕细认嫣红凝,西子春纤曾捻。归思切。
正独坐幽斋、写到来禽帖。欢游未惬。
羡当日南皮,名流佳宴,挈尔伴蛮榼。
这首《摸鱼儿·青李》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青李的形态与口感,以及其在夏日中的独特魅力。
开篇“忆江南、堆盘碧实”,以江南为背景,描绘了青李满盘的景象,绿意盎然,仿佛还带着露珠的湿润感。接着,“青房别是瑶池种,不数千株玉叶”两句,将青李比作瑶池中的珍品,其叶片如玉般晶莹剔透,暗示了青李的珍贵与高雅。
“寒水浥”一句,通过寒水的滋润,进一步强调了青李的清新与自然之美。“恰好共、浮瓜颜色争蒲鸽”则将青李与夏日的其他水果相比较,突出其独特的色泽与风味。
“甘回齿颊。似青子红盐,分来风味,入口却微涩”四句,细腻地描写了青李的口感,既有青果的清新,又有红盐的甜味,但又带有一丝微涩,展现了其复杂而丰富的味道层次。
“招凉处,偶傍闲阶小立。儿童树底争拾”描绘了青李在夏日的凉爽环境中,吸引着孩子们前来采摘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趣。
“一痕细认嫣红凝,西子春纤曾捻”将青李的颜色与美女西施的纤手相联系,进一步提升了青李的美感与价值。
最后,“归思切。正独坐幽斋、写到来禽帖。欢游未惬。羡当日南皮,名流佳宴,挈尔伴蛮榼”表达了对青李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其在宴会上作为佳肴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未能尽兴享受这美味。
整首词通过对青李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和口感,也融入了夏日的清凉、童年的乐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