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
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
野草惊秋短,鲂鱼出水多。
只怜乡国远,处处有胡笳。
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
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
野草惊秋短,鲂鱼出水多。
只怜乡国远,处处有胡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北方边塞景象。"平地连沧海"展现了辽阔的地势,与大海相连,显示出空间的壮丽。"孤城带渭河"则点出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一座孤独的城市坐落在渭河畔,透露出一种荒凉和孤立之感。
"行人俱汉语"反映了当地居民以汉文化为主,但"舟子半吴歌"又暗示了水路交通的繁忙,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野草惊秋短"通过秋草的凋零,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鲂鱼出水多"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鱼儿跃出水面,增添了画面的生机。然而,"只怜乡国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深眷恋,"处处有胡笳"则以胡笳声作为背景,渲染了边塞特有的凄凉和战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渭河道中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墨客的边塞情怀。
人趣可学道,乃为淫事苦。
生那落迦中,方无淫欲乐。
众生如犛牛,爱此贪欲尾。
异哉两童子,藕花中化生。
对天龙鬼神,作大师子吼。
我若从今始,起于贪欲心。
是则为欺诳,十方一切佛。
以是因缘故,證色身三昧。
我亦于今日,复作师子吼。
若从今日始,不断贪欲心。
是则为灭绝,十方三世佛。
愿如二大士,持心等虚无。
太虚有殒坏,众生界有尽。
我此愿不尽,稽首平等慈。广大同体悲。
于刹刹尘尘,證我作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