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多窘迫,旷然同众趋。
发步未成矩,榛棘已盈涂。
行人笑蹩躠,自顾益踌躇。
暂得美荫息,似欲忘其躯。
岂敢厌纷浊,颇能遂疏愚。
乃知佩明月,不如服草珠。
虽有万金鼎,所安在陶盂。
至德贵愔翳,皂白始兴诛。
珍重广成诀,静看鸡与凫。
世路多窘迫,旷然同众趋。
发步未成矩,榛棘已盈涂。
行人笑蹩躠,自顾益踌躇。
暂得美荫息,似欲忘其躯。
岂敢厌纷浊,颇能遂疏愚。
乃知佩明月,不如服草珠。
虽有万金鼎,所安在陶盂。
至德贵愔翳,皂白始兴诛。
珍重广成诀,静看鸡与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路艰难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开篇“世路多窘迫,旷然同众趋”直接点出世间的道路充满困苦,人们都随波逐流。接着“发步未成矩,榛棘已盈涂”形象地比喻人生之路布满荆棘,难以遵循正道。行人的嘲笑和自己的犹豫,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暂得美荫息,似欲忘其躯”描述了诗人偶尔得到片刻安宁,仿佛要忘记自我,隐含着对现实的逃避。然而,“岂敢厌纷浊,颇能遂疏愚”表明诗人并不真正满足于逃避,而是反思自己对世俗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乃知佩明月,不如服草珠”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思考,认为追求外在的光芒不如内在的平和。最后,“虽有万金鼎,所安在陶盂”进一步强调物质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只有心灵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归宿。
“至德贵愔翳,皂白始兴诛”指出高尚品德在于内心的平静与纯洁,而非外在的显赫与污浊。诗人以“珍重广成诀,静看鸡与凫”结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