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
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
谁为抱腰看。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
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
谁为抱腰看。
这首诗是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缱绻。"长相思,望归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回归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又是那么的艰难。在古代中国,戍边疆、守关隘是一种常见的情形,"传闻奉诏戍皋兰"中,诗人听说某地奉命戍守,这里的"奉诏"意味着接受皇帝的命令,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忠君思想。"龙城远,雁门寒"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孤寂和荒凉的边塞景象,其中"龙城"可能指的是某个边陲城市,而"雁门"则是古代边关之名,这里的"寒"不仅形容气候,更有着情感上的冷清。
接下来的"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生的忧愁和身体上的消瘦。古代文人常用"愁"来形容心中的苦闷,而"瘦转剧"则是这种情感影响到了肉体,形成了一个内在到外在的变化。同时,由于消瘦,原本贴身的衣带也变得宽松,这种细节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把握。
最后两句"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则是诗人在思念中寻找慰藉。这里的"君"是对远方所思者的亲昵称呼,而"抱腰看"则是一种古代夫妻间的亲密举动。在这两句里,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渴望有人能在他孤独和忧愁时给予关怀,但这种期待又是那么遥不可及。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深沉情感和卓绝的艺术魅力。
老夫惯与松传神,夹山倚涧将逼真。
青云轧天见高盖,苍鳞裹烟呈古身。
我亦不知松在纸,松亦不知吾戏耳。
吹灯照影蛟起舞,直欲排空掉长尾。
待松千丈岁须干,老夫何寿与作缘。
不如笔栽墨培出,一笑何问人间大小年。
昔从天上拜彤庭,一别官河几度冰。
岂有文章供史馆,漫将袍笏对山灵。
数株松菊犹三径,两棹风烟又八溟。
欲写渔翁寄庐阜,眼中谁解辨丹青。
野客本冲素,瑶琴何静渊。
层轩久绝俗士迹,绿绮自上朱丝弦。
初弹徵调声古淡,泽国苇寒鸣旅雁。
再弹宫音如逆泉,冰盘乱走珠玑圆。
斯须改调羽仍角,洒洒明珠相续落。
秋冷潇湘见断云,春和鸾凤鸣阿阁。
吾闻伯牙昔善琴,后来不复传遗音。
如何到处听者少,悠悠山水空高深。
银筝锦瑟人同喜,流荡娃淫悦俗耳。
卫国谁知击磬心,齐门孰识吹竽耻。
三尺焦桐只独怡,希声大雅世岂知。
但令妙解徽弦趣,不必黄金铸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