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散风冲岂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
日中数莫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
漂石龙涎春雾后,交沙鸟迹晚潮馀。
祗怜玉立三峰好,浮弄江心月色虚。
气散风冲岂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
日中数莫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
漂石龙涎春雾后,交沙鸟迹晚潮馀。
祗怜玉立三峰好,浮弄江心月色虚。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郭璞墓》表达了对郭璞墓地的感慨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首句“气散风冲岂可居”描绘了墓地环境的荒凉与不羁,暗示郭璞虽有才学,但其墓地却未能得到长久安宁。次句“先生埋骨理何如”表达了对郭璞身后事的疑问,暗含对其才华未得善终的惋惜。
“日中数莫逃兵解”可能是指历史上战乱频仍,连墓地也无法避免被侵扰的命运,而“世上人犹信葬书”则指出尽管如此,世人仍然相信风水之说,试图通过葬书来寻求庇护。
“漂石龙涎春雾后,交沙鸟迹晚潮馀”两句,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墓地的孤寂,春雾后的漂石和晚潮后的鸟迹,都增添了凄清之意。最后,“祗怜玉立三峰好,浮弄江心月色虚”描绘了三峰独立,月色洒在江面的景象,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郭璞墓地的哀怜以及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郭璞墓为载体,寓言式地探讨了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
怒髯倒卷金鳞紫,百尺酒泉睡初起。
若为头角独峥嵘,雷火夜来烧却尾。
曲风动地金罍开,倒引溟渤入酒杯。
豢龙主人不暇给,为生更筑糟丘台。
长鲸渴骥皆辟易,绣佛几回降不得。
五湖竭尽四海枯,骑君直向华胥国。
玉矼云扰香涛决,卓氏垆头龙脱骨。
平生偏与曲生亲,一入青州动经月。
瑶池琼浆深万丈,生也蜿蜒戏其上。
吹雷吸雨顷刻尽,座上玉山颓相向。
神物变化不可知,壁梭匣剑曾见奇。
风前一噀栾巴酒,却是西川雨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