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友不遇留题》
《访友不遇留题》全文
明 / 张家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江村落日过城隅,古木阴阴噪晚乌。

君去池塘空皎月,人听蟋蟀倚秋梧。

疏钟远动三更候,画角寒吹一枕孤。

此夜西窗眠不得,难将一梦到西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未遇之人,在友人家前留题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孤独而深沉的心境。

首联“江村落日过城隅,古木阴阴噪晚乌”,以夕阳西下、江边村落与城隅相接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古木参天,乌鸦在枝头鸣叫,既渲染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访友未遇后的孤独心情。

颔联“君去池塘空皎月,人听蟋蟀倚秋梧”,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池塘中只有皎洁的月光,没有了友人的身影;人们在秋风中倾听蟋蟀的鸣叫,仿佛是在诉说着寂寞。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友人不在的空虚与失落。

颈联“疏钟远动三更候,画角寒吹一枕孤”,则通过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寒冷的夜晚,画角的悲鸣声伴随着诗人的孤枕,使得孤独更加深刻。这里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无情,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助。

尾联“此夜西窗眠不得,难将一梦到西湖”,点明了诗人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却只能在梦中追寻。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暗含了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无奈与逃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访友未遇后的孤独与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张家珍
朝代:明

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海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猜你喜欢

幻花八咏用张鹏翀韵·其四浪花

转蕙光风曲岸滨,文章水面散纷缊。

讵关春信番番报,奚事群芳色色分。

戢藻游鱼如隐叶,掠波轻燕讶蒸云。

净真不染嫏嬛气,漫拟宜图六幅裙。

(0)

董其昌江山秋霁卷·其一

惨淡秋光濯眼新,大痴昨夜入精神。

思翁亦岂自誉辈,叫绝奚妨忆古人。

(0)

月夜泛舟杂咏·其一

雨过河源爽气鲜,游龙恰待液池边。

月光波态皆如旧,瞥眼流阴又一年。

(0)

题董邦达山水

槎枒古树石嶙峋,茅屋空空压岸唇。

泌之洋洋饥可乐,不知将以付何人。

(0)

骤雨

阴晴屡易洒廉纤,伫泽徘徊愁转添。

作解忽闻起西北,流膏倏见落榈檐。

度时惜祗初申过,斸地欣才三寸沾。

岂不慰思仍切望,无端露出远山尖。

(0)

嵇璜梦麟自南河复命诗以识事

嵇璜及梦麟,分任而同事。

麟也治上游,泛滥防徐泗。

璜也疏下流,五湖节宣备。洪泽乃巨潴,宜?不宜积。

?则顺势赴,积则虞奔溃。巡访亲所得,因以示大意。

推行在悉心,求妥毋厌细。

经年工已竣,积潦率涸地。

下河去岁收,淮麦今春艺。

蒇事胥归朝,于行信劳勚。

功均在万民,舆志传所自。

况今司水土,冬官实卿贰。

成竹具于心,中要伫嘉议。

勖尔夙夜共,佐我平成治。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