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惯与松传神,夹山倚涧将逼真。
青云轧天见高盖,苍鳞裹烟呈古身。
我亦不知松在纸,松亦不知吾戏耳。
吹灯照影蛟起舞,直欲排空掉长尾。
待松千丈岁须干,老夫何寿与作缘。
不如笔栽墨培出,一笑何问人间大小年。
老夫惯与松传神,夹山倚涧将逼真。
青云轧天见高盖,苍鳞裹烟呈古身。
我亦不知松在纸,松亦不知吾戏耳。
吹灯照影蛟起舞,直欲排空掉长尾。
待松千丈岁须干,老夫何寿与作缘。
不如笔栽墨培出,一笑何问人间大小年。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画松》描绘了一位画家与松树之间的情感交流。首句“老夫惯与松传神”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熟悉和亲近,仿佛能通过画笔传达松的精神。接下来的诗句“夹山倚涧将逼真”展现了松树的生动形象,仿佛它真的生长在山涧之间。
“青云轧天见高盖,苍鳞裹烟呈古身”运用了比喻,将松树的枝叶比作青云的高盖,树皮如苍龙的鳞片,烟雾缭绕,增添了神秘而古老的韵味。诗人通过“我亦不知松在纸,松亦不知吾戏耳”,表达了自己与松树在创作中的忘我状态,仿佛是与松树在纸上共舞。
“吹灯照影蛟起舞,直欲排空掉长尾”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在光影下的动态美,犹如蛟龙腾跃,充满力量。最后两句“待松千丈岁须干,老夫何寿与作缘”则流露出诗人对松树长寿的羡慕,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与松树相伴的缘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画松为媒介,寓言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展现了沈周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匿。
人生各有命,在余胡不淑。
一生但区区,五十无寸禄。
衰退当弃捐,贫贱招毁讟。
栖栖去人世,屯踬日穷迫。
不如守田园,岁晏望丰熟。
壮年失宜尽,老大无筋力。
始觉前计非,将贻后生福。
童儿新学稼,少女未能织。
顾此烦知己,终日求衣食。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
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
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
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