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盟寒固可哀,何缘推出杀心来。
斧声烛影都无谓,胜国诸公有史才。
金匮盟寒固可哀,何缘推出杀心来。
斧声烛影都无谓,胜国诸公有史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敏政所作的《读宋史四首》中的第四首,主题是对宋朝历史中某些事件的反思。首句"金匮盟寒固可哀",以“金匮盟”暗指北宋末年宋钦宗与金人签订的盟约,盟约条件苛刻,国家面临寒冷而悲凉的局面,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深深哀叹。
次句"何缘推出杀心来",诗人质疑为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会有如此残忍的杀戮之心被激发,可能指的是靖康之变中宋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囚禁并杀害的悲剧。
第三句"斧声烛影都无谓",借斧声和烛影典故,暗示了宋高宗赵构在南渡后即位时的宫廷政变,即“烛影斧声”的传说,诗人认为这些宫廷阴谋诡计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一句"胜国诸公有史才",“胜国”指北宋,诗人批评那些在胜利国家(北宋)中掌权的大臣们,虽然身处乱世,却没有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反而留下了可供后人评说的历史教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灭亡的感慨以及对统治者失策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历史反思意味。
径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
缅想融结初,镌镵自天匠。
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
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布幢盖,翠蔓垂帷帐。
木灵不知名,境幽或难状。
我时驰征轺,奔走倦尘鞅。
获此一段奇,欣然惬微尚。
欲去兴未阑,行行重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