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电歘然度天隙,百岁能堪几行役。
游子来归意恐迟,大人幸在何辞白。
风涛念尔去何之,日暮怜渠行故逆。
世间步步是危机,绵上可耕聊自适。
飞电歘然度天隙,百岁能堪几行役。
游子来归意恐迟,大人幸在何辞白。
风涛念尔去何之,日暮怜渠行故逆。
世间步步是危机,绵上可耕聊自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邀请他游历中原的邀请的回应。首句“飞电歘然度天隙”运用比喻,形容时光如闪电般迅速流逝,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旅途的匆忙。接下来,“百岁能堪几行役”进一步强调岁月不待人,旅行频繁可能难以持久。
诗人考虑到自己年迈的父母,“游子来归意恐迟”,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和孝顺之心,认为在父母健在时不宜远行。他对朋友王子贤的盛情挽留表示感谢,但因为亲情的牵绊,他选择了婉言拒绝,并提到“大人幸在何辞白”。
诗中“风涛念尔去何之”表达了对友人行程的关心和担忧,担心他在风浪中前行艰难。“日暮怜渠行故逆”则流露出对友人逆风而行的同情,以及对日暮时分的感伤。诗人认为世事险恶,“世间步步是危机”,而他选择在家乡的“绵上可耕”中寻求宁静与自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家庭责任的坚守,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南入华阳洞,无人古树寒。
吟诗开旧帙,带绶上荒坛。
因病求归易,沾恩更隐难。
孟宗应献鲊,家近守渔官。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
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
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
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
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
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
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
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居与鸟巢邻,日将巢鸟亲。
多生从此性,久集得无身。
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
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