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
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
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
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
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
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
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
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
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
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
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中官员即将奔赴边疆的场景,抒写了对战争与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雄浑,情感真挚。
开篇“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两句,直接设定了一种紧张而危急的边疆战事氛围,烽烟和战伐都是战争的象征,表明边疆局势紧迫。紧接着,“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则描写了官员即将启程前,对于军队的安抚与安排之繁重。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这两句表明诗中的人物是一位得朝廷信任的书记,其才能得到认可。"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和旅途生活的描写,绣衣指的是官服,行李则是出发的象征,绮陌别离尘,则是在表达对家国的不舍。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对于国家忠诚不渝的决心和信念。"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则是对其官职与才华的象征性描述。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一句中,饮马河边是古代军队行进的一个常见场景,而“休兵塞色春”则是在表达战争结束后期盼和平之心。"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则是对战乱带来的死亡与悲痛的深刻体察。
最后,“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大计的思考,而“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则是在表达自己长期在外为客,对于朋友、同僚间离别之情的深刻感怀。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忠诚与离别等主题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深厚的人文关怀。
十年望庐山,梦落云深处。
今日到匡庐,行役催人去。
庐山迢遥千万重,向空乱插青芙蓉。
石梁下饮三彩虹,倒挂飞泉双白龙。
须臾返照交紫翠,金碧炫耀香垆封。
我来寻慧远,虎溪已晚钟。
十八高贤谁复在,白莲花落无人踪。
山僧送客客未别,寒月早挂西林松。
吾闻天地最高顶,上有御笔开尘容。
彭湖二孤浴日月,匡君五老随短筇。
欲上庐山巅,结茅紫霄住。
浮云不我留,又向湓城渡。
回首烟霞九叠中,山霭苍苍石潭树。
白云在深山,山深转空翠。
古木凌飞烟,丛竹亦森䆳。
梅公隐何时,汉道昔云季。
当其抗言时,鼎镬宁足畏。
一斥眇何所,去作南昌尉。
兹山信超旷,盘郁多佳气。
幽栖亦何为,岂不以我贵。
一朝变姓名,挂冠从此去。
亲旧相太息,妻子不知处。
余亦肮脏人,误触当时讳。
见几苦不早,抚已有深愧。
永愿谢尘缘,长往从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