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
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
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
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
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侣远公留宿在一座古老寺院中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淡淡的悲凉与静谧。首句"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设定了整个氛围:远公可能是一位游方的高僧,他选择留宿于一处被岁月侵蚀的古寺,庭院中的小径上铺满了细碎的雪花,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接下来的"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则透露出时间流转与世事变迁。这里的"童子"可能是指寺中照料日常事务的小沙弥,他们在岁月的流逝中也渐渐长成了老者。而"门人问亦稀"则表明来访询问的人越来越少,反映出远公所处的世界越发孤寂。
第三句"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表现了远公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每日 翻阅佛经,但最终发现自己在世俗的尘世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携履"意味着带着行囊准备离开,但"遂无归"则是因为四处飘泊,已不知何处为归。
最后两句"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表达了远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孤独感受。"空念"意味着心中有所思念,而"寻巢鹤"则是想象自己像鹤一样自由自在,栖息于高远之处。而"时来傍影飞"则是在特定的时刻,他感到自己的身影仿佛能够飞翔,这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或者对肉体束缚的超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僧侣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关于孤独、流转与超脱的主题。它不仅是对一位远公及其所处环境的描写,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映射,表达了人在面对生命无常时的深刻感悟。
客汝知乎,载酒轻舟,看花小车。
胜炎州出使,瘴浮征旆,禁门待漏,霜满朝靴。
岁去堂堂,老来冉冉,瓶雀飞时手怎遮。
平生事,叹山林迹远,霄汉程赊。
从渠梦蝶疑蛇。
得放懒、还须自在些。
甚天荒地老,铜台歌舞,水流云在,金谷豪奢。
客问先生,归宜早计,醉后之言可信耶。
鸥盟在,任渔蓑江上,雨细风斜。
天上玉堂,海外瀛洲,山中蜕岩。
甚六十四岁,出持使节,八千余里,来驻征骖。
香火缘深,功名意薄,梦觉仙家雪满簪。
桐花社,喜酒边莺燕,诗外云岚。
锦堂容我清酣。
拥画烛、金钩手屡探。
怪朗吟御史,笑回红粉,送归司马,泪湿青衫。
蜀魄春多,塞鸿秋远,无限离情老不堪。
空留意,在水光山色,江北江南。
玉人栀貌堪怜,晓妆一洗铅华尽。
此花应是,菊分颜色,梅分风韵。
萼点驼酥,口攒金磬,心凝檀粉。
甚女贞染就,仙女绝胜,蜂儿童,鹅儿嫩。
说与玉龙莫品,怕宫波、一般流浪。
故人堪寄,折枝代取,江南春信。
沉水全熏,檗丝密缀,额黄深晕。
乍燕姬未识,是花是蜡,笑偎人问。
晚山青。
一川云树冥冥。
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南屏。
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飞萤。
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尊酒慰飘零。
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
空留在、六桥疏柳,孤屿危亭。
待苏堤、歌声散尽,更须携妓西泠。
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蜓。
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
□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
多情月、为人留照,未过前汀。
老树浑苔,横枝未叶,青春肯误芳约。
背阴未返冰魂,阳梢已含红萼。
佳人寒怯,谁惊起、晓来梳掠。
是月斜、花外幺禽,霜冷竹间幽鹤。
云淡淡,粉痕渐薄。
风细细,冻香又落。
叩门喜伴金尊,倚阑怕听画角。
依稀梦里,记半面、浅窥朱箔。
甚时得、重写鸾笺,去访旧游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