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夜忽窗白,披衣起凭栏。
山川如昼见,松桧照人寒。
孤鹤欬屋脊,群僧鼾纸单。
灯前呼老佛,妙境许同观。
丙夜忽窗白,披衣起凭栏。
山川如昼见,松桧照人寒。
孤鹤欬屋脊,群僧鼾纸单。
灯前呼老佛,妙境许同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寺夜景。"丙夜忽窗白,披衣起凭栏"两句,写诗人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不待天亮便披衣起床,倚靠在窗前或栏杆上,欣赏外面那轮洁白的明月。这里的“丙夜”通常指的是深夜,但此处可能特指月光皎洁之夜。
"山川如昼见,松桧照人寒"表达了在这宁静的夜晚,山川宛若白日一般清晰可见,而松树和柏树在月光下投射出清冷的影子,使人感到一丝凉意。
"孤鹤欬屋脊,群僧鼾纸单"写的是诗人看到孤独的大鹤栖息在屋脊上,周围则是沉睡中的僧侣,他们轻柔的呼吸声如同翻动书页的声音。这里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而又有些许寂寞的寺院夜晚。
"灯前呼老佛,妙境许同观"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灯光下唤醒年迈的佛祖,共同欣赏这宁静祥和的夜景。这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刻的珍惜,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与信仰之间和谐共生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禅意境界。
六柳先生以道鸣,归家高伴子真耕。
方瞳绿鬓君知否,一片灵台画不成。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