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禁火惟汾晋,今遍天涯海角然。
一老家才有黔突,五侯第各起青烟。
绝谀墓笔方无愧,比乞墦人岂不贤。
独恨海棠吹打尽,枝头粉泪湿红绵。
古来禁火惟汾晋,今遍天涯海角然。
一老家才有黔突,五侯第各起青烟。
绝谀墓笔方无愧,比乞墦人岂不贤。
独恨海棠吹打尽,枝头粉泪湿红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寒食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批判,以及个人才华与时代不遇的无奈。
"古来禁火惟汾晋",诗人提到历史上只有汾水和晋地禁止燃烧寒食的习俗。这一句点出了历史的特定时期和地域性,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传统习俗的关注。
"今遍天涯海角然",现如今这种禁火的习俗已经普及至天涯海角,表达了某种文化习俗的扩散与变迁。然而,这种扩散是否真正被理解和尊重,则是诗人深层次的质疑。
"一老家才有黔突",这里可能是在提到自己或者某位特定的人物,其才华如同黔驴之独特,但又不为世所识。
"五侯第各起青烟",五侯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将领,这里的“第”字暗示了他们各自的领域和地位,而“青烟”则可能象征着他们的英勇事迹或是才华的表现,但也可能是对现实中权贵们奢侈生活的一种讽刺。
"绝谀墓笔方无愧",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文字和历史记录的尊重,以及不愿意去编织虚假故事。这里“墓笔”指的是真实的史料和记载,而“方无愧”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诚实态度的自信。
"比乞墦人岂不贤",通过与古代圣贤人物的比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社会中贤能之人的怀念和赞赏,同时也反映出对现世之人才华不被重视的无奈。
最后两句"独恨海棠吹打尽,枝头粉泪湿红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哀伤和失望。这里“海棠”是一种植物,而“枝头粉泪湿红绵”则是对这种植物在风中飘摇、被打落花瓣的细腻刻画,这里的“粉泪”象征着诗人的悲哀与无奈。
总体来看,刘克庄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个人才华与时代环境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个人的自信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