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冷、秋鹤无声。清禁晓、动皇情。
玉笙忽断今何在,不知谁报玉楼成。
七星授辔骖鸾种,人不见、恨难平。何以返霓旌。
一天风露苦凄清。
秋月冷、秋鹤无声。清禁晓、动皇情。
玉笙忽断今何在,不知谁报玉楼成。
七星授辔骖鸾种,人不见、恨难平。何以返霓旌。
一天风露苦凄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冷清与寂静之景,通过秋月、秋鹤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感。开篇“秋月冷、秋鹤无声”立即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萧瑟的氛围。接下来的“清禁晓、动皇情”则透露出诗人对朝廷或权力中心的某种情感波动,可能是对往昔时光的一种怀念或是对现实政治生态的一种无奈。
中间两句“玉笙忽断今何在,不知谁报玉楼成”则更加深化了这种孤寂之感。玉笙不仅仅是一个乐器,它还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美好的记忆。而它的断裂,则象征着某种东西的丧失,或者是某种时代的终结。玉楼成,可能隐喻着诗人对过去的一种眷恋或是对未来的一种无奈。
接下来的“七星授辔骖鸾种,人不见、恨难平”则将视角提升到了宇宙之中,通过对北斗七星的描绘来表达一种超越尘世的情感。这里的人不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那些能够理解和分享这种情感的人的缺失。而这种恨难以平息,是因为这种孤独与无奈深植于心。
最后一句“何以返霓旌,一天风露苦凄清”则通过对旗帜(霓旌)归来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无处安放的漂泊之感。一天之间的风露,既是自然界的冷清,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里的“苦凄清”,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象,更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情绪。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夜之景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念,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现实的无奈。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文化的断层感。
静憩轩中横短床,不雕不斲伊谁造。
竹皮木骨恰相称,讵誇华饰誇质老。
我闻玩物能丧志,漆器进谏明至道。
㳙㳙之水成江河,其流涤器装七宝。
何如兹床朴且完,安置妥贴不欹倒。
松斋夜静梦周时,梧阶昼永摊书好。
异物不贵凛前训,用铭座右期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