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处无良夜,难得二人相对閒。
踏雪冲泥曾不厌,俗情凡语已全删。
廿年愁隔春明梦,晚遇仍同侍从班。
六十逢辰是佳节,菊萸荐酒好开颜。
人间何处无良夜,难得二人相对閒。
踏雪冲泥曾不厌,俗情凡语已全删。
廿年愁隔春明梦,晚遇仍同侍从班。
六十逢辰是佳节,菊萸荐酒好开颜。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老友在佳节之际相聚的情景,洋溢着深厚的情感与温馨的氛围。首句“人间何处无良夜”以宽广的视角开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随后点出“难得二人相对閒”,强调了两人相聚的珍贵与难得。接着,“踏雪冲泥曾不厌”和“俗情凡语已全删”两句,通过具体的行动和心理描写,展现了两位老友之间超越物质与世俗的深厚友谊,他们愿意为了相聚而克服一切困难,同时摒弃了日常琐碎的交流,只留下真挚的情感交流。
“廿年愁隔春明梦,晚遇仍同侍从班”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到两人相隔多年后重逢,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共同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即使是在晚年相遇,依然能像年轻时一样并肩同行,共同面对生活。最后,“六十逢辰是佳节,菊萸荐酒好开颜”将庆祝的场景具体化,六十岁生日被视作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通过品尝菊花酒和佩戴茱萸,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象征着健康长寿与幸福美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老友相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哲理。
忆年十七兮,初入未央。获侍步辇兮,恭承宠光。
地寒祚薄兮,自贻不祥。谗言乘之兮,罪衅日彰。
祸来嵯峨兮,势如坏墙。当伏重诛兮,鼎耳剑铓。
长信虽远兮,匪弃路旁。岁给絮帛兮,月赐稻粱。
君举玉食兮,犀箸谁尝。君御朝衣兮,谁进熏香。
婕妤才人兮,俨其分行。千秋万岁兮,永奉君王。
妾虽益衰兮,尚供蚕桑。愿置茧馆兮,组织玄黄。
欲诉不得兮,仰呼苍苍。佩服忠贞兮,之死敢忘。
诵公诗、大雅久不闻,吾衰竟谁陈。
自晋宋以来,隋唐而下,旁若无人。
光焰文章万丈,肯媚永王璘。
卓有汾阳老,抱丈人贞。
不是沈香亭上,谩题飞燕,蹴起靴尘。
安得锦袍西下,明月堕江滨。
青山冢、知几番风雨,雷霆走精神。
因过鲁,携一尊吊古,疑是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