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高悬白石宫,巍巍遥占地南东。
祠分圣主坛壝外,礼合诸侯玉帛中。
源出名山流自独,润沾新雨泽皆同。
小臣祼献惭无补,拟竭微诚祝岁丰。
金榜高悬白石宫,巍巍遥占地南东。
祠分圣主坛壝外,礼合诸侯玉帛中。
源出名山流自独,润沾新雨泽皆同。
小臣祼献惭无补,拟竭微诚祝岁丰。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宏大。首联“金榜高悬白石宫,巍巍遥占地南东”以“金榜”和“白石宫”象征祭祀场所的尊贵与神圣,通过“高悬”和“巍巍”展现出其庄严的气势,同时“遥地”二字则暗示了祭祀活动对天地的敬仰与连接。
颔联“祠分圣主坛壝外,礼合诸侯玉帛中”进一步描述了祭祀的仪式感。这里“祠分”与“坛壝外”、“礼合”与“诸侯玉帛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对圣主的尊敬,也展现了诸侯参与的广泛性,通过“玉帛”这一传统祭品,传达出礼仪的繁复与隆重。
颈联“源出名山流自独,润沾新雨泽皆同”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以“名山”之水源头独特,象征着祭祀活动的源头深远,同时也寓意着雨水的滋润是普遍而均等的,以此来隐喻祭祀活动对万物的恩泽与庇佑。
尾联“小臣祼献惭无补,拟竭微诚祝岁丰”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达了作为“小臣”的自己在祭祀活动中贡献微薄,但依然怀着虔诚之心,祈愿年岁丰收。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也寄托了对国家与人民福祉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祭祀活动的场景与仪式,以及对自然界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的深切期盼。
漏阁闲签,琴窗倦谱,露湿宵萤欲暗。
雁咽凉声,寂寞芙蓉院。
画檐外,树色惊霜渐改,澹碧云疏星烂。
旧约桐阴,问何时重见。倚银屏、更忆秋娘面。
想凌波、共立河桥畔。重念酒污罗襦,渐金篝香散。
剪孤灯、伴宿西风馆。黄花梦、对发凄凉叹。
但怅望、一水家山,被红尘隔断。
木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留。夜诵此语涕莫收。
吾亲之没今几秋,尚疑舍我而远游。
心冀乘云反故丘,再拜奉觞陈膳羞。
陶盎治米声叟叟,木甑炊饼香浮浮。
芼姜屑桂调甘柔,稚鳖煮?长鱼?。
夜敷枕席视衾裯,晨起熏笼进衣裘。
哀乐此志终莫酬,有言不闻九泉幽。
北风岁晚号松楸,哀哉万里为食谋。
草木秋始繁,黄碧照篱落。
虽云各有时,意绪终索莫。
老人固多感,对此聊命酌。
风霜肃万物,过雁在寥廓。
吾当识其大,微物不足托。
何以豁旷怀,短章可时作。
君不见塞上失马翁,马去安知不为福。
又不见新丰折臂翁,臂废身全老乡国。
陆翁多难类两翁,著书满屋身愈穷。
十年力耕遇水旱,老不能耕年始丰。
人言翁穷可闵笑,霍食鹑衣天所料。
翁方自谓实幸民,对人抱膝惟清啸。
即今群公佐明主,长剑拄颐来接武。
向非老病又不才,纵欲归休宁见许。
大风从北来,汹汹十万军。
草木尽偃仆,道路暝不分。
山泽气上腾,天受之为云。
山云如马牛,水云如鱼鼋。
朝暗翳白日,暮重压厚坤。
高城岌欲动,我屋何足掀。
儿怖床下伏,婢恐坚闭门。
老翁两耳聩,无地著戚欣。
夜艾不知雪,但觉手足皲。
布衾冷似铁,烧糠作微温。
岂不思一饮,流尘暗空樽。
已矣可奈何,冻死向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