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窗欹枕梦难成,风入空檐爽籁生。
穿过竹间金奏响,飘来松顶翠涛惊。
一声长笛吹霜急,万户清砧捣月明。
不识砌蛩缘底事,向人也作不平鸣。
客窗欹枕梦难成,风入空檐爽籁生。
穿过竹间金奏响,飘来松顶翠涛惊。
一声长笛吹霜急,万户清砧捣月明。
不识砌蛩缘底事,向人也作不平鸣。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夜晚的独特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秋声。首句“客窗欹枕梦难成”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空间,客居异乡之人难以入眠,心中或许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接着,“风入空檐爽籁生”,微风吹过屋檐,带来了一阵清凉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
“穿过竹间金奏响,飘来松顶翠涛惊。”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景象,竹林间的风声如同金玉般的乐章,而远处松树顶端的涛声则像是翠绿的波浪,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一声长笛吹霜急,万户清砧捣月明。”这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长笛声在霜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悠扬,而千家万户捣衣的声音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忙碌与寂静之美,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最后,“不识砌蛩缘底事,向人也作不平鸣。”这句话以砌石上的蟋蟀自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感慨。蟋蟀的鸣叫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在诗人听来却别有一番意味,似乎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故事或情感。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仓部当今第一流,艰难有诏起分忧。
城危如卵支群盗,胆大于身蔽上游。
应是孔明亲治事,岂无子美可参谋。
君行必上辕门谒,为说披蓑弄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