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多歧又问歧,云林深处到来迟。
寺僧相见不相语,自对斜阳读断碑。
行过多歧又问歧,云林深处到来迟。
寺僧相见不相语,自对斜阳读断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探访牛头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禅意与自然的宁静。
首句“行过多歧又问歧”,诗人行走于岔路繁多的小径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选择,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这里的“歧”既指岔路,也暗喻人生的抉择与困境。
次句“云林深处到来迟”,描绘了诗人深入云雾缭绕的密林中,时间仿佛静止,直到此刻才抵达目的地。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幽深与神秘,也暗示了心灵旅程的漫长与艰难。
第三句“寺僧相见不相语”,在到达寺庙后,诗人与僧人们相遇,却并未交谈。这种沉默的交流,或许是在表达一种超脱言语的沟通方式,或者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领悟。它暗示了在修行与悟道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往往超越了语言本身。
最后一句“自对斜阳读断碑”,诗人独自面对夕阳,阅读着古老的石碑。夕阳的余晖与历史的痕迹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间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美。这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行者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心灵之旅,以及对人生、自我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对牛头寺的一次探访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与升华。
晚家西山傍老姥,十月作雪天恶苦。
斗新剪茅成小屋,只开东窗关北户。
树梢扑地落冻螭,啾啾瓦雀吟朝饥。
禽虫此时若不利,山客高斋今独宜。
五斗秫米作酒酽,阿妇来言勿酤店。
鲜鱼出冰黄玉光,松火入突碧烟燄。
我笑袁公诚老迂,雪中僵卧如小夫。
复笑子猷好生事,夜半击桨依风蒲。
不如坐对家人面,酒酣高歌一曲还敲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