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扇赠郭平川太守二首·其二》
《题扇赠郭平川太守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湛若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平川消息问何如,只有中思是坦途。

奋箑无中生有处,应知有有即无无。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题扇赠郭平川太守二首(其二)》。湛若水以“心学”著称,此诗亦体现了其哲学思想与艺术造诣的融合。

首句“平川消息问何如”,开篇便以平川景象设喻,引出对事物本质的探求。平川象征着广阔而平静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指人心的广阔与宁静。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消息问何如?”即在广阔的平川之上,如何探寻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内在意义?这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思。

次句“只有中思是坦途”,紧承上句,强调了内心的思考才是通往真理的正确路径。这里的“中思”指的是内心的深思熟虑,是超越表面现象,直达事物本质的思考方式。诗人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唯有通过深入内心的思考,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和方向,这条道路虽然看似艰难,却是最直接、最真实的途径。

接下来的“奋箑无中生有处”,进一步阐述了思考的力量。箑,即扇子,这里借指思考的工具或过程。诗人说,通过不懈的思考,可以发现那些看似无中生有的新知和洞见。这不仅意味着知识的创造,更体现了思维的活跃与创新精神。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人们能够揭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相,创造出新的理解和价值。

最后一句“应知有有即无无”,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和深化。它表达了这样一个哲理:在追求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中,所谓的“有”与“无”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关系。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有”与“无”的相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人们能够超越表面的“有”,触及更深层面的“无”,从而达到一种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平川、思考、创造和相对性的哲学探讨,展现了湛若水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深刻的思考,不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作者介绍
湛若水

湛若水
朝代:明   字:元明   号:甘泉   籍贯:广东增城   生辰:1466—1560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杂兴五首·其二

荆枭昔见恶,去楚将巢吴。

妖音不知革,吴岂荆人殊。

枭能戒颊舌,勿复轻鸣呼。

虽荆亦容尔,何必他邦居。

(0)

九日送僧归龙山

九日相携积翠中,胜游兼有道林同。

枯颅一任君披拂,寄语龙山落帽风。

(0)

书永和寺壁·其二

来解征衣日未斜,小轩泉竹两清华。

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0)

南浦五小诗迎劳二弟·其四

青山北界大江东,了了乡关在眼中。

归得一廛吾愿足,此生初不问穷通。

(0)

惠匀送粟既归其直作两偈·其二

惠休老去谩论诗,圆泽西游未有期。

但解留连元亮酒,不须料理玉川饥。

(0)

南溪道中

千峰踏遍一筇随,草软沙平步却宜。

细径忽攀飞鸟外,故知腰脚未应衰。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