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踏遍一筇随,草软沙平步却宜。
细径忽攀飞鸟外,故知腰脚未应衰。
千峰踏遍一筇随,草软沙平步却宜。
细径忽攀飞鸟外,故知腰脚未应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南溪道中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千峰踏遍一筇随”,诗人以“千峰”形容所经之地的山峦连绵,以“一筇随”描绘自己手持竹杖,踏遍千峰的情景,既展现了行走的艰难,也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精神。
次句“草软沙平步却宜”,转而描写行走的环境,草软沙平,步行起来格外舒适,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享受。
第三句“细径忽攀飞鸟外”,笔锋一转,描绘了一条细小的山路蜿蜒至飞鸟之上,仿佛人可以与天空中的飞鸟相接,这种夸张的想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
最后一句“故知腰脚未应衰”,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表达了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自信,即使在艰难的行走中,也依然能保持活力与坚韧,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荡荡跃龙桥,日夕千轮蹄。
先生挟书策,一月百过之。
康衢久闻谣,古道何坦夷。
有桥无病涉,劂功人未知。
朝从桥南来,暮从桥北去。
既去复何求,不忆来时路。
月在桥上头,水在桥左右。
水月自清新,行人总孤负。
贪夫逐利过,志士猎名骤。
笑予仅冯生,甘属众庶后。
江湖多风波,陵岳多嵯峨。
茧足嗟何归,不如守槃薖。
一丘我无依,守书如守陴。
但令一矢存,壁门宁易开。
为侠当尽狂,为儒当极腐。
龙跃吾何期,斯桥傥终古。
徐园残菊愁吟眸,支离万本皆垂头。
繁霜晚节岂辞避,夜来风雨胡相雠。
与君来迟敢伤暮,要知劫外叨天优。
强张孤芳祓物忌,姿回泉石酬清讴。
墙阴篱落秋影乱,坐冷茗碗神夷犹。
游人千睨各殊意,斜阳一晌因谁留。
尘摇形役念念改,何须照面恒河流。
臭味潜通花可省,对影或恐为花羞。
故根移转久零落,年年魂梦纷离忧。
风露在天根在地,慰眼何时仍好秋。